当前位置: 德兴市人民政府>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规划计划
公开平台: 德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分 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德兴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2年12月06日
标 题: 德兴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2年12月06日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德兴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德兴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2022年6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德兴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德兴市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紧紧围绕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和上饶市委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为中心,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大力弘扬大茅山精神,落实上饶市三大五提升工作举措,按照“集聚大人流,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334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努力实现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有活力的“魅力山城”远景目标。

结合德兴市工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德兴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包含对“十三五”工业规划的回顾,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工业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主线、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明确重点领域、空间布局、主要任务,提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本规划文本起止年限为2021~2025年。


目录

1 发展基础

1.1 发展成效

1.2 存在问题

1.3 面临形势

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

2.2 发展原则

2.3 发展定位

2.4 主要目标

3 发展重点

3.1 有色金属(黄金)产业

3.2 先进机械制造产业

3.3 大健康产业

3.4 石材产业

3.5 钙粉(碳酸钙)产业

3.6 其他产业

4 空间布局

4.1 “一轴、一带、一核、多平台”发展格局

4.2 重点发展若干特色片区

5 主要任务

5.1 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5.2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5.3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5.4 实施特色载体建设工程

5.5 实施产业要素配置工程

5.6 实施数字全面赋能工程

5.7 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工程

5.8 实施区域产业联动工程

6 重点项目

6.1 增强项目支撑力度

6.2 重点项目汇总

7 保障措施


1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德兴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奋力开创制造业发展新局面。主导产业优势凸显,产业升级提质提速,规上企业日渐集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圆满地完成了预定发展目标。

1.1 发展成效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德兴市始终将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坚定不移地将兴工强市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影响力显著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年均增长10.0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领先增长,2016~2019年年均增长达9.4%,尽管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仍同比增长4.8%工业规上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72家增长到167家,增长了132%;规上企业主营收入从2016年的103.7亿元增长到279.2亿元,增长了169%工业用电量2016年的19.35亿千瓦时增长到2020年的23.24亿千瓦时,增长了20.1%

2020德兴市生产总值完成165.9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8.0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7.16亿元,同比增长3.2%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941.050.1调整为2020年的12.535.052.5全市财政总收入40.82亿元,总量继续保持上饶2;税收收入完成29.24亿元,增长5.8%,增速上饶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工业投资增长36.6%,增速上饶1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上饶市“第一方阵”,并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黄金产业集群。

1-1-1 德兴市“十三五”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情况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十三五”期间,德兴市5020项目为主线的招大引强工作,多渠道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市共新签约招商项目182个,

总金额820.0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的2个,20亿元以上的6个,10亿元以上的12个,亿元以上的86个;实际利用外3.09亿美元,年均增长14.73%;利用省外项目资金270.14亿元,年均增长11.12%。已投产的工业项目纳税总额约5.24亿元,新增地方可用财力约为2.1亿元。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5个,累计完成投资112.2亿元,同比增长9.1%;全年引进5020”项目5个,其中:德立智造建成投产,德辰科技、科兴药业、东部石材产业园、生猪冷链等项目加快推进;同时,围绕芯片、数据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招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先后引进了德芯科技、意发功率、帮德供应链管理、翔鹰航空等11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主营收入达8.69亿元,其中,意发功率6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江西首条)的投产标志着江西在芯片制造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9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同时,紧扣德兴特色1+2+N”现代化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入开展产业链链长制,进一步稳链补链强链,围绕有色金属(黄金)千亿级首位产业,先进机械制造、大健康两个五百亿级主导产业,硫化工、钙粉、石材等N个特色和优势产业

1-1-2 2020年德兴市主导产业营收示意图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122.9亿元增加为2020年的279.2亿元,年均增长17.83%。有色金属、大健康、先进机械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86亿元、利润1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5.5%,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0.9%76.3%

产业载体逐步健全“十三五”期间全市积极打造工业平台,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了开发区“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配套建设,实现了园区水、电、气的集中供给。园区开发面积由3.97平方公里拓展为9.6平方公里,搭建了黄金珠宝产业园、电动车产业园、德能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平台,经开区升格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有色金属(黄金)、先进机械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黄金产业列入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产业创新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先后出台完善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德兴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德兴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完善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先后与复旦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强化协同创新,建立3家院士工作站,培育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的12家增加到2020年的8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1%,提高19.23个百分点,科技研发投入从0.56%1.5%,增幅近300%获评江西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并分别与南昌航空航天大学、上饶师范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40家规模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121”工程,新增20个上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现已完成12个);实施重大科技专项4项以上(现已完成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现已完成58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1家。引进省双千计划人才1名,每年安排科技发展基金9000余万元。

1-1-3 德兴市创新能力情况(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研究中心数量)

1.2 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德兴市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加速发展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较为突出的短板和制约因素。

1)矿产资源依赖性强

德兴作为上饶市唯一的县级市,是典型的矿业资源型城市,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产业是德兴市的资源禀赋,也是稳住工业“基本盘”的传统优势。2016~2019年,德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26.51亿元、144.11亿元、142.56亿元(修正数)和154.66亿元(修正数)。由图1-2-1可知,采矿业总产出占德兴市历年总产出比值平均为30%,但其增加值仅占德兴市历年增加值比值平均为15%

1-2-1 采矿业占德兴市主要经济指标比重示意图

从有色金属产业看,产业链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建设项目为中游原料粗加工基地,产品附加值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薄弱,环保压力增大。从事下游精深加工的企业不足,且自主开发能力存在短板,融资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较低,无法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铜矿和金矿为例,德兴铜矿是亚洲第一大铜矿,但仅是一个铜矿石的输出地,全市没有一家大规模铜材加工厂。同时,德兴市拥有江南地区最大的金矿(远景储量达580吨),但也仅有一家黄金冶炼企业,无黄金加工企业。全市矿产工业产品主要还是字号产品、初加工产品或半成品,科技含量不高,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非金属材料产业看,钙粉产业多年来处于粗放式开发模式中,只卖原材料,单打独斗,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业发展规划滞后,项目落地较慢。

经济发展依赖于(不可再生)资源产业结构层次低是制约德兴市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薄弱,对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高效发展将构成一定不利影响。

2)新动能培育缓慢

德兴市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引领、以有色金属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但工业总量还比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对德兴市经济的支撑力不足,传统高能耗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大部分产业易受市场波动影响。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79.2,只占上饶市的7.7%;有色金属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1.0%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全市具有引领、整合、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较少,有色金属首位产业规上企业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行业粗加工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产业链布局较为分散,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短缺等问题。

3)产业集中度不高

2020年,全市165个投资项目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99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60%;投资在亿元以上项目75个,占全部投资项目45.4%;但是10亿元以上项目只有9个,仅占全部投资项目的5.5%。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数量较少,是全市投资总量与周边县市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虽然全市资源丰富,但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产业集群化水平不高,缺少产业链耦合。有色金属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加工项目科技含量较低,产品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还没有一家主营业务收入达50亿以上的企业,挖掘其高附加值的潜力仍然很大。

4)科研投入不足

“十三五”期间,德兴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在低位徘徊,2020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到2%,低于全国(2.24%)和全省(2.0%)平均水平。工业创新平台建设的速度和总量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力还较弱,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智能制造基地都处于空白状态。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等创业平台有待完善,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产学院创新平台不够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势必会影响企业产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德兴市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投入的短板突出,全市虽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1家,但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3家,只占比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的31%,且绝大多数企业仍是中小型企业,主要技术基本靠引进,企业仍处于消化和积奠技术实力阶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特别是全市中小企业目前基本上都不具备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

5)人才引进留住能力不强

创新最根本的就是科技人才,德兴市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已相继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实用性人才等政策,但受制于一些客观原因,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技能工人短缺问题突出,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高等院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资源匮乏,研发事业单位分类单一且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其它相关产业人才培训机构也较少,导致大量青年人外出求学,学成后大都留在外地创业、就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工程师、技能工人供给不足,本地的劳动力技术素质不高等用工矛盾,势必对德兴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6)要素保障缺位

高效推进产业项目落地,需要强化土地和资金等要素保障。德兴市各大园区的土地供应和利用不充分,对入驻企业用地指标的事前事后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后续重大项目落地土地接续困难较多。全市用于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短缺,且资金盘捉襟见肘,难以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更无法在招引重大项目时,发挥资金政策优势。目前,融资难度大仍是德兴市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科贷通”、工业发展基金等都由非工业主管部门操作,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相关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足,缺乏如“订单贷”“设备抵押贷”“保利贷”等,以及对重点龙头企业开发“龙头企业授信、产业链企业受益”等金融产品。

1.3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德兴市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生新变化,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1)新时期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

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德兴市工业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更好地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立足国内大循环、谋篇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

新使命。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低碳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根本上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技术范式。德兴在电子信息(含物联网终端)领域具备一定基础,抓住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决策机遇,依托国家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将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加强数字经济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德兴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

新转型。“十四五”时期,德兴市仍将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挑战。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要坚持系统观念,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做大新动能“底盘”,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稳住工业发展基本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未来5~10年将是关键窗口期,要紧紧围绕高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知识型人才、行业标准制订、竞争规则、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和集聚的竞合日趋激烈。推动产业金融、土地资源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快土地、资金、政策、人才、数据、服务等要素资源联动,尽快形成资源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多链联动”,明晰德兴产业定位,承载产业聚集的载体,真正激活城市能级,释放价值,对留住产业及人才、培育产业有着关键影响。

新生态“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德兴工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跨区域合作共建制造业生态,要找准定位,发挥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优势,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饶是江西的“东大门”,是长三角地区进入江西的第一站,也是江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三省通衢,要聚焦主导产业,以产业带动产业,吸引产业聚合,突破产业圈层,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塑,深度融入制造业标志性产业链跨区域协作。坚持扩大开放合作,主动对接海内外优秀企业,深化经贸合作交流,吸引更多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

2)德兴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趋势预判

“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等国家、省、上饶市区域战略为全市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国制造2025”作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其中涉及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工程,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一个以资源型产业为首位产业的地区,要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实现工业强基,做大做强先进机械制造等产业,落实制造业创新、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全面启动,将为德兴市突破工业发展结构单一、构建1+2+N”现代化产业体系带来重大政策机遇

德兴老牌工业城市,金山银城铜都的品牌,以及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

④特色产业园区是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瞄准特色产业定向发力,推动创新发展、产业引领、产城融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行业、企业间的约束和壁垒,推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形成产业配套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动态整合,将充分发挥上饶市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有利于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创新洼地积极转变为细分领域创新高地。

⑤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产业变革和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契机,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在研发投入和集聚创新上充满活力,让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具有关键节点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潜在爆发力的本土型科技企业落户德兴,可以有效加速德兴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⑥德兴市地处浙、赣、皖三省交界的交汇区,东承沪浙等“长三角”、南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金三角”区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以重点园区和企业为发展主体、以产业资本合作为发展纽带、以产业创新为发展源动力、以服务平台建设为发展通道,有效突破地区、部门所有制,实现产业关键核心环节协同有序、自由地流动,或可带动提升德兴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日益显现,“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各行各业,生态价值产品转换机制不断完善,以生态、文旅、研学、康养等为主的幸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推动全市绿色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德兴金矿储备在内名列前茅,兼有成熟的黄金产业链,黄金珠宝产业大有可为;

中医药发展历史积淀深厚,既有中医药科学试训基地等基础条件,又有中医品牌“德五味”等市场条件,为德兴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所述,德兴市发展总体上将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紧紧围绕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和上饶市委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集聚大人流,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334战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以项目、企业、集群、园区为着力点,强化招大引强、兼并重组、成果转化、技改扩能,努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壮大,促进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2 发展原则

——坚持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生态、开放合作发展能力,着力做大规模、创新动力、调绿形态、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促进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走集群化发展之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强化“不抓项目是失职、不会抓项目是不称职”导向,围绕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以延伸产业链上下游、补齐补强核心关键环节为目标,狠抓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加快形成拳头、培育集群、打造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坚持企业主体,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更多依靠市场化机制推动信息、资本、人才、技术、土地等各类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集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战略引领和规划引导,实施更加协同精准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推进园区升级,走集聚式发展之路。突出园区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平台作用,推进园区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深化园区发展模式、运作机制、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升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强化园区资源集合、功能集成、土地集约,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式发展。

——坚持深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走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之路。牢牢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引导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工业设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


2.3 发展定位

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明确“四个定位”,努力把德兴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绿色发展样板

——打造全球知名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紧抓国家多重政策叠加利好机会,发挥德兴东临杭沪苏长三角、西靠南昌城市圈、南连海西经济区、北接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优势,“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的基础上,突出挖掘德兴市黄金资源,依托中金黄金、江西黄金、德兴黄金等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德兴黄金加工质量和附加值,力争实现黄金期货上市交易,着力实现一个千亿级世界先进黄金珠宝产业集群、打造一个省级黄金珠宝产业园、培育一个黄金珠宝上市公司、形成一个国际国内知名的黄金珠宝品牌的“四个一”目标

——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在项目“引进来”“建起来”上统筹兼顾、谋划全局,构建产、加、销、游、学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围绕“511”发展布局,加快建成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和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与全国中医药大学生实习基地等5个基地”,形成一个以中医药研发为支撑以生产加工和交易为主攻方向的全产业链高端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中医药旅游康养城市——擦亮“健康中国,养生德兴”的城市名片。

——打造全省先进机械制造基地以及产业创新服务高地充分发挥德兴机械电子制造产业基础优势,立足“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加快德辰科技、锦禾科技、江铜智造等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形成“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德兴市打造成为江西省先进机械制造基地以及产业创新和服务高地

2.4 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力争“十四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经济总量持续保持上饶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3951,主导产业科技含量和“三化”程度显著提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元。

园区发展取得新提升。实施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打好工业园区营商环境、节地增效、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五场硬仗。大力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做实“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力争“十四五”末,高新区营业收入达到310亿元。积极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确保入园企业亩均营业收入不低于4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标准地+承诺制”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60%

动能转化彰显新速度。2025年,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新动能加速培育,制造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位居上饶市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8%。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零的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创新需求明、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新、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功能型平台,努力达到主导产业“一产一院一平台”全覆盖;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有效发明专利总数实现翻番。

龙头引领带来新活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专业化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德兴制造”知名企业。打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精良、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德兴制造”品牌产品。力争“十四五”期间,制造业产品超5个被认定“江西名牌产品”,获评“全国质量标杆”称号企业达到1家。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实现德兴黄金公司平稳上市。

融合发展迈上新高度。推动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持续开展“智能制造服务进企业”活动,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力争“十四五”期间,搭建1~2个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2家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变。

绿色制造迈上新台阶。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环境容量控制,2025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全面完成上级核定目标任务,制造业碳达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制造走在全省前列。

2-4-1 德兴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设计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5年目标

结构优化度

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预期性

50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

预期性

超过三分之一

主导产业年均增长

%

预期性

15

创新浓度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预期性

1.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

%

预期性

1.5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预期性

经济密度

亩均投资强度

万元/

预期性

400

亩均税收

万元/

预期性

15

品牌显示度

千亿特色集群

预期性

1

专精特新企业

预期性

专业小巨人企业

预期性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预期性


3 发展重点

“十四五”期间,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立足德兴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势,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把振兴实体、服务企业、提振信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实施“334”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具有德兴特色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1”即做大做强有色金属(黄金)首位产业,打造千亿级黄金珠宝产业集群;“2”即做大做强大健康和先进机械制造产业,打造两个五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N”即培育壮大化工、遮阳、石材、钙粉、电动车等N个特色和新兴产业。

3.1 有色金属(黄金)产业

3.1.1 产业现状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保持了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黄金产业未来发展总体呈现如下趋势:

①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近年来,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领域相继出台法律法规,大气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等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是黄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科技创新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兴起,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为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③国际化是国内企业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途径

我国黄金矿山普遍是小矿多、大矿少,勘探程度低、总体禀赋差。加快国际化步伐,实施“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占有,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是我国黄金企业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途径。

④顺应国家战略大势,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产业,黄金珠宝业承担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任,要在国家战略大势下,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大势。

3.1.2 发展目标

1)发展原则

①坚持规模化发展

支持企业横向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加强质量、效益和品牌建设,打造国内一流黄金企业和品牌,培育国际化黄金集团。

②坚持产业链式发展

不断丰富延伸黄金产业链,实现产业链条互促互补,针对德兴市黄金产业链存在的空白和薄弱环节,引导黄金行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对链上的不同环节分别实施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③坚持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黄金产业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实现采购物流、生产控制及销售服务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围绕黄金产业发展重点和难点,黄金冶炼和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⑤坚持绿色化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工厂建设,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2)发展目标

以培育一个省级黄金珠宝产业园、一个上市公司、一个千亿级产业、一个国内/国际黄金品牌“四个一”为总体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末,以黄金龙头企业作为主体,通过黄金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行业秩序有序规范;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果显著;形成以黄金为主,多金属、多元化、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3.1.3 发展重点

1)实施“三大战略”

1)龙头企业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德兴市大型黄金企业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等措施,培育一家经营规模大、产品多样化、抗风险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上市公司。

①整合黄金资源,增加黄金储量

德兴市政府和中国黄金集团共同控股位于德兴的金山金矿、占股24%,并共同在吉尔吉斯斯坦合作收购金矿、占股10%

德兴市黄金有限公司采取分步整合的方式,首先整合“蛤蟆石金矿区”(蛤蟆石金矿、杨家金矿、上洛金矿、张家畈金矿)等5个金矿;二是开展“花桥金矿”、“鱼塘金矿”的收购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做好“罗家墩金矿”收购计划。3~5年内整合完成“蛤蟆石金矿区”、“花桥金矿”、“鱼塘金矿”、“罗家墩金矿”等黄金矿山,新增黄金储量近100吨,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优黄金产业

根据德兴市委、市政府为做大做强德兴“千亿级”黄金产业基地,实现德兴黄金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扎实推进年产100吨黄金精炼项目(总投资3.8亿元)和德兴市黄金、银等贵金属电镀生产线项目(总投资9亿元)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合计总产值预计可达700亿元。

③构建黄金产业基金,完成上市目标

德投集团与光大集团下属光大金控板块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了30亿元的黄金产业基金,相对控股(占股40%,以这个基金成立SPV公司,即特殊目的公司—德兴市中光财金黄金有限公司),参与并购一家市值40亿元以下的上市企业,完成并购上市计划,并将上市企业迁到德兴落户,实现一家A股上市企业的目标。

2)品牌培育战略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对黄金产品的技术和设计创新,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品牌质量、形象和价值,引导企业推进品牌的多元化、系列化、差异化,创建高端化、高品质的世界级品牌。

①成功注册“德金”商标

“德兴黄金”应积极开展黄金品牌建设工作,增强地方品牌意识,把品牌塑造作为提升产业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打造以“德兴黄金”为引领,优势企业为支撑,共同搭建“德兴黄金”品牌宣传推广平台,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联盟,打造德兴黄金珠宝区域性品牌形象。

②推广“德金”品牌

年产100吨黄金精炼项目投产后,除了确保一定比例的国家黄金储备,减少外汇压力外,同时还可以实现生产99.99%金条、纪念品金条、芯块、首饰、电子产品原料等,把“德金”品牌广泛推广到黄金珠宝加工、航空航天、机械、电子、仪表、兵器领域、金银纪念章、工艺礼品等领域

③取得上海黄金交易所综合类会员或特别类会员资质

申请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类会员资质及交金牌照。前期市领导已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对接,并提交了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取得资质后,建立德兴黄金交易平台,开展互联网黄金、供应链服务、黄金回购、代理、套期保值等金融业务。

④为“德金”奠定发展基础

通过并购一家黄金珠宝加工企业,为实现“德金”品牌连锁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加速“以德兴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战略地域布局,竭力打造以黄金回购为核心、平台化运营、全国性布局、行业领先的“德金”连锁服务平台,继而构建起全国最具竞争力的黄金品牌。

⑤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建立完善的海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拓宽资源合作开发的渠道和领域,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以及属地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黄金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3)市场开拓战略

支持黄金珠宝饰品加工企业瞄准高端市场,加大研发力度,按照设计在全球-加工在德兴-销售在全球”的理念,进一步扩大黄金珠宝饰品等的市场占有率。

积极申办黄金产业高峰论坛落户德兴,积极推动全市黄金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参与到沿线国家的资源开发、产能合作、市场合作中去。

2)开展“五项行动”

1)强基固本行动

地质资源量是黄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持续黄金矿山的生产建设,必须加大资源勘查投入,创新勘探体制,在现有黄金矿山的生产状况和已经完成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大力推进资源勘探工作,重点做好江西金山金矿、德兴花桥金矿和七十坞金矿等深部及外围资源勘查工作。在现有矿山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总结黄金成矿规律和现有成矿类型,力争在新类型金矿、大中型独立金矿找矿上取得突破;加强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勘查力度,不断提升资源保障程度。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资源并购,拓宽优质资源和原料供应渠道,打牢发展基础。

2)关键技术攻关行动

坚持发展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强化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谋划打造一批创新中心、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黄金产业平台,推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开展前沿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3)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环境在线监测监控和无线传感网络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4)产业链延伸行动

加快德兴传统黄金产业转型升级,以黄金珠宝首饰产业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以集金矿探采、选冶、精炼为主线,以黄金珠宝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黄金珠宝全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大力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产品金比重。开发融入黄金元素、适合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培育“互联网+”产品交易平台,推进黄金优势品牌、黄金旅游产品及工艺品发展。积极推动德兴市黄金产业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5)安全绿色发展行动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提升黄金生产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黄金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政策激励,引进社会第三方安全管理服务,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强全市黄金产业安全管理服务水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引导企业对矿产固废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3)拓展“两项服务”

1)开展黄金金融服务

成立德兴黄金交易结算中心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措施,创新并探索建立集投资回购型金条、题材性贵金属实物产品、上金所、北交金交易创新产品于一体的贵金属销售、投资、交易、服务平台。以德兴产权交易所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为坚实后盾,积极搭建“黄金交易结算中心”。德兴黄金交易结算中心作为专业从事贵金属及其创新产品投资交易的服务机构,将充分发挥地区金融决策和服务中心的地缘优势、贵金属投资日益增长的产业优势、投资产品及服务的专业优势、交易网络的市场渠道优势,以黄金等贵金属业务为核心,建立多产品运营的服务体系。

推动黄金市场金融创新

推动德兴黄金交易结算中心申请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综合类会员资格,提升德兴黄金交易中心在黄金市场的辐射力。助推德兴黄金交易中心围绕黄金产业供应链及黄金企业,开发黄金租赁、黄金拆借、黄金质押贷款、融资担保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积极推动德兴黄金交易结算中心推出黄金银行品牌,提供以黄金计价、结算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理财投资需求。最终将德兴黄金交易结算中心开发成为能实现一般货币、黄金实物和账户黄金之间的自由转换,集实物、积存、投资、交易、理财和融资一体化、线上线下互通的黄金综合服务平台。

2)发展黄金文化创意服务

加强黄金文化建设,提升黄金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黄金珠宝、黄金旅游等产业。以德兴黄金有限公司在德兴市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黄金珠宝深加工基地为基础,以德兴市德贤珠宝产业园为依托,高标准打造以黄金珠宝产业为主的黄金珠宝原材料集散交易、研发设计、定制加工、文化创意、展示拍卖、黄金时尚产品会展交易、产业孵化和跨境黄金自贸等各个产业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并全面开放的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园。打造面向中、东、南部市场的配货交易中心、黄金展示展览中心、珠宝定制加工基地、文化展示中心、市场信息发布中心,促进黄金珠宝产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

①黄金珠宝企业强强合作

德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亚洲500强卓尔原创珠宝有限公司强强合作,共同打造江西黄金珠宝文旅产业园,资源优势与渠道优势强强联合。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300亩,达产达标后可形成每年600~800亿元的产值规模。

②围绕园区宗旨,全方位发展

积极引进优质项目、提供专业管理技术和服务,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汇聚黄金珠宝智能制造、高新技术集成、产业转型升级、文创设计、商贸交易、体验营销、工业旅游、跨境电商集群等多产业联动,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链;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汲取产业文化、区域文化的精华,整合资源,打造国际化的黄金产业园区;汇聚创新要素,以创业带动就业,产城融合发展,做好消费升级;通过供应链整合、供应链金融、线上与线下、店商与电商的双线发展,做大做强黄金产业的金融生态圈。

③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优质文旅产业园

将德兴泗洲镇以铜为特色的旅游、花桥镇以黄金冶炼为中心的旅游、银城镇以采银遗址为中心的旅游串联起来,矿山博物院与产业园组成一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由单纯的工厂参观延伸到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综合性产业链建设。通过融合新兴业态、加入文化要素、借助新技术等增加内涵与互动体验,打造工业旅游“升级版”,吸引旅游业同行或政府考察人员、大中专院校学生、商务客人。

3.2 先进机械制造产业

3.2.1 产业现状

2020年,全市先进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亿元,利润4.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34.2%,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7.4%28.73%。上交税金3356.2万元,占全市工业税收的1.7%

目前德兴把机械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先后引进了江西德辰、德立机械、德芯科技、意发功率、翔鹰航空等148高端智能机械制造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有3个院士工作站。其中:意发功率投资10亿元的电源芯片项目成功落后,建成后可年产48万片电源芯片,产值20亿元,5年内可形成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位于香屯工业园区的矿山机械、电铲、精密机械零部件生产、销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50亩,总投资约35亿人民币;随着德立智造建成投产,德辰科技试生产,德乐科技、意发功率半导体、恒海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将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的动能。

3.2.2 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

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融入先进区域产业布局为主攻方向,依托全市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机械电子产业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导、示范、引擎作用,加快引入行业龙头及配套企业,延伸重点产业价值链。

围绕矿山机械制造、精密铸造、低能耗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智能终端产业业态,着力构建以“基础材料(先进制造工艺)-通用(专用)零部件-功能化总成-智能化整机”为纵轴;以“德辰科技、锦禾科技、江铜智造、德立科技等为龙头企业的机械制造工业园”和“以意发功率、恒海芯片为核心竞争企业的德兴市光电产业园”两大产业聚集区为横轴的产业布局打造形成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自我配套能力、自我市场主导能力和自主品牌影响力的产业体系,把德兴建成国内知名先进机械制造名城。

2)发展目标

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机械制造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新增3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研发攻克5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重点新产品,提升具有地方特色和知名品牌效应的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优势突出、链条完备、技术领先、功能协同的产业。

3.2.3 发展重点

1)提升工程机械智能化,打造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配件生产研发供应基地

①以德兴机械制造工业园为重点,重点做好智能化工程机械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培育矿山机械装备、精密铸件制造产业集群应用数字网络、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以江西德辰为核心,着力开发新型矿山机械、石材机械、精密铸件等矿山机械装备。

③加快发展精密铸造。以德立科技高端零部件、德辰科技铸件精密加工、翔鹰航空精密铸造机箱等重点项目,依托现有精密铸造企业,推动铸造“共享工厂”建设,努力打造区域精密铸造中心

④规范发展再制造业。重点依托工程机械、变速箱、机床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好国家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现有企业涉足再制造领域,引进再制造行业优势企业,对报废装备或主体零部件进行专业化修复、批量化生产,完善回收体系,规范流通市场,破解制约瓶颈,努力实现我市再制造业发展。

2)提升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①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深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通研发、生产、销售、配套等关键环节,推动“点、线、面、体、网”全链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引领效应的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新地标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塑造集群核心优势,引导本地电子信息企业向“专精尖”发展。

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持续深入的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质量革命,推行品质质量提升行动,支持电子信息企业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完善以产品主导的品牌认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服务体系,推动检验机构建设,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品质和制造层次。

③提升数字化牵引能力

以数字化牵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一是完善数据资源基础。完善政府数字化平台,建立政府间、政企间、政府和社会间互动的数据采集形成机制。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部署,推动数字化知识和信息向生产要素转化。二是夯实数字产业根基。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引进数字产业链上相关的研发型、创新型企业,提升吉安高新区的数字化产品创新能力,努力从技术输入型向技术输出型转变。三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平台靠拢、融合,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上云”“上平台”,逐步实现平台化、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提升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

④培育龙头,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尽快培育一批对电子信息行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力吸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入驻。

⑤引导“产、学、研”结合,建立产业技术联盟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机构和大学要在科学创新中扮主角,在技术创新中则应要甘当配角,为企业服务,不要在市场中充当企业的“替身”。要加快推进建立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在行业标准、基础和共性技术共享,新产品发展动向、信息交流等方面形成合力,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⑥实施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电子信息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领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具有进一步创新研发模式、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迫切需求。加速推动智能制造技术、模式及理念的广泛普及和深化应用,有助于不断充实、提升、再造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省竞争新优势。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正在持续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已在行业研发、制造、管理环节得到推广应用。

3)营销品牌化,走出以“名牌闯市场”的品牌振兴之路

大力实施质量增效、品牌建设、标准提升工程,不断加强质量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德兴智造”新形象。

①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对照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标行动,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能;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针对关键技术、工艺、材料、零部件等共性质量问题和关键制约瓶颈开展质量攻关。

②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加快推进品牌高端化建设,加快德兴高新区工程机械及配件等优质基地建设,培育“区域化品牌”,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开展企业品牌发展计划,推动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形成一批含金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

③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对标国内外先进找差距,组织开展机械电子产业标准攻关,建立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导、企业标准为基础、地方标准为补充的质量标准体系。

④加快军民融合发展

积极支持推动机械装备产业企业与军工集团及其所属科研院所共建军民两用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完善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骨干、产学研结合的军民两用科技创新体系,开展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参与国家重大国防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新产品研发和军品市场开拓。支持有实力企业参与军品市场竞争,推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大力发展无人机、工程机械等军民融合产品。

4)“两化”深度融合工程

围绕国家“互联网+”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机械制造业相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全部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培育打造5家标杆智能工厂,龙头骨干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

3.3 大健康产业

3.3.1 产业现状

依托德兴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基地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中医药、温泉等优势资源,成立德兴市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心,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1万亩,预计2022年达到20万亩。已建立高标准万亩高山红花茶油基地、覆盆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园、铁皮石斛种植观光园等生态农业示范园15个。德兴红花油茶、德兴覆盆子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德兴市共获得“三品一标”产地认定6个,产品认证27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

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亿元,利润474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9%-25%,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7%3.38%。上交税金1923.9万元,占全市工业税收的1%

3.3.2 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构建产、加、销、游、学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围绕511”发展思路,加快建成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和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与全国中医药大学生实习基地。着力形成一个以中医药研发为支撑的全产业链高端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德兴大健康工业布局重点打造道地药材高山红花茶油、覆盆子、铁皮石斛等优势品种精深加工、省内有竞争力的中成药和饮片生产基地、药食同源品种相关的大健康新兴企业群。

3.3.3 发展重点

1依托企业带产业,发挥龙头作用

①引进中医药企业

全力推进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江中集团、中医科学院等名企名校展开合作,力争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前景的中医药龙头企业(资本)独立或与本土企业联合开展中药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建设。

②培育骨干企业

加快江中、科兴药业、国药药材、尚东德正中草药种植、铁皮石斛育苗种植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本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企业改造,培育拳头产品。按照“改造提高、突出特色、壮大规模、培育品牌、抢占市场”的原则,有的放矢打造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德兴市中药产业特色发展模式。

2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能力

①合理布局初加工场所

按照“就近、保质、高效、生态”的要求,综合考虑产业区域分布、药材品种特性、产品贮存条件、产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加工成本等因素,打破各乡镇区域界线,在连片示范的中草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初加工厂房,配套现代化加工设备。

②规范中药材初加工生产

传承道地药材加工技艺,集成道地药材特色采收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不断推进加工工艺创新。严格按照道地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进行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包装、贮藏等操作流程,减少药效损失,延长贮存时限,方便产品运输,全面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力争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率达到80%以上。

3)提升中药制药水平

①推进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中草药产业园建设,集聚优势企业、高端人才、高新科技,支持其主动承接全省中医药创新成果和产业项目,使之成为中医药工业集聚带和发展高地

②规范提升药企生产加工水平

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集成创新,推进中成药生产设备智能化;鼓励企业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优化产品生产工艺,按照GMP要求规范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发和配制特色中药制剂。

③强化药品生产监管

创新监管机制,逐步实现中药药品生产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切实推动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抽样检验检测力度,依法打击非法渠道购进原料、掺杂制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加强环境风险管控,防止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监督管理。

4)实施产业配套提升工程

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沿高速公路、铁路合理布局道地药材物流配送中心、中医药企业、中草药产业园区、中医药产业基地等;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加快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和生产用水、渠系配套、管网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网络建设。

②加快推进新型园区建设

积极与浙赣边际合作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中医药企业合作,重点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中成药企业,创建一批省级、市级中医药现代示范园区。引导中医药企业和全市现有规模化企业,联合组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物流园,共同建设提取物生产线,合作开发相关中医药产品。加快启动“互联网+中医药”行动计划,实现“实体园区”和“网络园区”融合发展。

5)提升中医药市场交易能力

①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

按照中心市场、产区市场和产地市场分类,合理建设一批德兴药材展博馆、种子种苗经营中心、专卖店等中药材交易市场,引进培育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加快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形成适应中药产品交易需要的物流网络。鼓励支持中医药企业强化产品产销对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②建设中医药产业供销网络

发挥物流和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销售网络优势,整合乡镇供销服务站点、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等一线站点,构建市乡镇三级供销网络体系,加强站点负责人培训,提升供销能力。

③建设德兴市智慧中医药运营平台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收集各地中药材交易市场信息、价格动态,加强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整合企业管理、公众查询、部门监管和第三方检验检测等功能,逐步提升我市中医药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实现全产业全过程追溯管理,确保中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拓中医药出口贸易。

6)产业协同发展

①加强“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

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深度挖掘市内中医药文化资源,支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创意新品和文化精品,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②加强“中医药+养生”融合发展

依托德兴市内中医药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咨询、药浴、按摩调理、美容护理、慢性病预防、针灸推拿等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促进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理疗水平提档升级。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产品。三是加强“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按照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要求,加快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景区景点,发展以认知体验中药材种养制备过程、品尝中医药药膳、驻地疗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市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德兴市中医药大健康旅游品牌,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健康协同发展。

3.4 石材产业

3.4.1 产业现状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德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兴市石材产业正朝着绿色、集约、创新的方向发展,以崭新的姿态迈进了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为推进德兴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合理调整德兴龙头山石材矿山结构,做大做强德兴石材产业,根据《德兴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中国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于2020411日在德兴签约。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已获批3个重点项目:德兴宏秦石公司铁路专用线已申报列入2021~2022年国家重点铁路专用线项目;德兴龙头山生态环境治理石料及废石处理项目、德兴(德兴东站-龙头山大安山)公转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列入2021年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


3.4.2 发展目标

以大型化、规模化、精细化作为构建石材绿色生产体系主要理念,构建石材开采、生产加工、展示销售、物流运输、工艺设计、工程安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石材产业集群,搭建石材交易、电商中心、产业配套、产品交易、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产业发展运营平台。最终实现从石材生产、销售到终端服务的智慧化集成供应商的转变,带动德兴石材产业的集群化、全产业链式发展,推动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市石材产业年总产值达80亿元。

3.4.3 发展重点

1)中国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项目

①整合德兴饰面花岗岩石材矿山

项目以沙坞山、石钟顶、大阳坑3个相近的矿山为中心,异地整合德兴龙头山小而散的平和、杨家坪、星裕等11家花岗岩石材矿山,整合后的德兴龙头山与大安山石材矿山面积约8km2

②打造现代新型石材加工产业集群

以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整合宝川、顺鑫、宏大升等五家矿山企业,引进4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材加工厂,建设占地面积5038亩的新型生态石材产业园,打造现代新型石材加工产业集群。

2)跨界补链发展供应链集成品牌

目前,全市石材小微企业数量多,规上企业少,多布局在荒料分切、异型材加工和小型家装石材市场,规模小、盈利能力弱、利润来源单一,资本积累速度缓慢。传统的发展模式注重生产、加工、销售,不注重企业形象、品牌、售后和质量,没有标准的售后服务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也不注重产品的展示环境。随着产业分工深化和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石材产业链的价值结构变动较大,纯粹的开采加工业务在产业 链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设计开发、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价值不断增强。更加考验石材装修工程总体方案和产品设计、石材精细加工效率以及工程施工资质资本规模、售后维护等系统服务能力。

①高端要素承接载体

以中国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基础,建设核心生产服务业功能区,构建新型石材人才体系、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新高地。配合石材高质量发展政策,设立和多种模式聚集发展德兴石材装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石材工业设计和石材装饰创意(产品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工业创新中心、石材产业科技学院、石材创新创业中心、石材人力资源中心等机构,为高端资质品牌、设计团队、工业创新、商务创新和售后服务管理团队引入提供孵化、承接场地载体、承接场地载体。

②国内外优秀资质研发资源

引入积极融入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区,充分发挥德兴市石材加工规模比较优势,吸引浙江、广州等丰富的高端人才科教、工程师和工程设计资质资源嫁接德兴,嵌入式参与我市石材装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石材产业科技学院等机构建设,探索长期利益互补共享机制,保障我市石材产业升级过程中对商务管理、工程技术、创新资源、工程资质等高端要素需求,形成国际化通用石材服务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

③跨界培育新型生产服务品牌企业

目前,“全过程工程服务”是国内外建筑市政工程领域大势所趋,映射在石材装饰行业为:“设计→规划→选料→加工→安装→售后保养维护”。这种全程嵌入服务不仅能为客户解决问题,且可有效缩短工期,提升各方效率和价值。积极孵化引入全过程工程服务、工程科技、智能制造、定制销售、工业设计、石材文化、工程装饰、集中采购、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循环经济、第三方物流等先进生产服务业态,孵化石材全产业链生产服务功能区,引导生产服务企业集群化、抱团式合并发展,搞活本地石材高端服务业态市场人气,以高端服务业态为引领,培育支撑国际化竞争的主体品牌企业。

3)推广智能制造

①石材工程服务智能化

大力消化、借鉴建筑市政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模式,开发和石材建筑市政工程设计和信息模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为开展全过程工程服务引领提供保障。家装领域不断推进EPC(设计采购和施工)交钥匙工程,满足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前沿需求,发挥我市石材工程精细加工优势,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

②石材装备研发自主化

瞄准国际最先进石材设备发展动态,借鉴相邻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成熟经验和资源,配合德兴先进机械制造主导产业优势,集成使用材料、结构、强度、电子电路等各种专业技术工具,以及各种设计仿真、试验测试和综合保障平台系统,培育和招商筛选有互联网思维和转型意识的新型石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环保设备与石材先进装备融合,形成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设备,发展石材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自主成套生产线、人造石成套生产线。

③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

对建筑装饰用石、市政工程用石大宗产品领域,组织选取标杆 2~3家石材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及服务商合作。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石材企业创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标杆企业。在制造全过程各环节,推广石材定制技术、数字智能模块、智能联网装备、固废资源化等关键共性软硬件产品,塑造德兴市区域行业特色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制造、清洁生产和敏捷制造。

④布局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

沿工业4.0方向实现生产制造类园区升级。“工业 4.0”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 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5 钙粉(碳酸钙)产业

3.5.1 产业现状

1)发展优势

①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德兴市碳酸钙资源十分丰富且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黄柏乡、万村乡等乡镇,如按每年500万吨的开采量计算,可供开采至少50年,这为当地碳酸钙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

②具有较好的政策优势

根据《德兴市碳酸钙产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通过三年左右时间通过联合重组、改造提升、搬迁聚集、关停转产等方式完成辖区内所有碳酸钙企业整治提升工作,目前逐步形成了以龙圣碳酸钙、远大矿业、良诚钙业、龙芯钙业等为龙头企业的钙粉优势产业,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5-1德兴市碳酸钙主要企业现状汇总

序号

年份

指标/企业

远大矿业

龙圣碳酸钙

良诚钙业

1

2018

产能(万吨)

40(重质钙)

12(工业级轻质钙)

0.5(食品级轻质钙)

2(其它)

10(石灰)

5(轻质钙)

产值(万元)

5000

7730

5730

2

2019

产能(万吨)

50(重质钙)

13(工业级轻质钙)

1(食品级轻质钙)

2(其它)

20(石灰)

10(轻质钙)

产值(万元)

6000

8300

8400

3

2020

产能(万吨)

60(重质钙)

16(工业级轻质钙)

0.5(食品级轻质钙)

2(其它)

20(石灰)

10(轻质钙)

产值(万元)

7000

10400

10730

3-5-1 德兴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趋势图

③具有潜力的市场优势

随着全球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碳酸钙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已由过去的“工业味精”变成了现在的“工业大米”。碳酸钙产品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功能性填料,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纺织、涂料、油墨、日用品、医药等工业领域,发挥添加剂和补强剂作用,不仅可以填充增容、节约母料、降低成本,更能改善制品的表面色泽度,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目前,碳酸钙工业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力研究发展的热点朝阳产业。

2)存在问题

①产业集群效应未显现

德兴市已规划了一家碳酸钙产业工业园,根据《德兴市钙业产业园总体规划(2018~2035年)》内容,产业园将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两片区”的结构。“一带”:依托东西走向的省道205形成经济发展带;“两轴”:黄柏乡片区兴业大道与万村乡片区发展大道两条南北走向的主干路形成的发展轴;“两片区”:黄柏乡片区和万村乡片。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46公顷,并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且对园区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

但目前,碳酸钙产业园建设进度较为缓慢,还未开展任何实质性工作,导致全市碳酸钙产业发展集中度不高,全市碳酸钙生产企业仍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

②创新能力薄弱问题突出

目前,全市现有碳酸钙企业产品多为低端粉体材料,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并没有达到先进生产工艺水平,缺乏核心和关键技术,部分企业生产方式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精细化率低。同时,多数企业科研投入和研发能力普遍不高,自身没有专业的试验检测能力或技术研发中心,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③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全市碳酸钙矿产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大量高品位碳酸钙矿产资源低价外销,资源外流直接影响碳酸钙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优质资源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同时,全市对碳酸钙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配套欠缺。全市碳酸钙产业大部分以低端普通重钙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亟待加强技改和整合提升。全市碳酸钙产业链条短,缺乏以碳酸钙为原辅料的油墨、涂料、密封胶、管材等下游应用企业,中高端碳酸钙产品少,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集群效应还未显现。

3.5.4 发展目标

1)发展方向

依托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以碳酸钙产业园为载体,按照非金属矿开采及加工(纳入石材产业规划)、碳酸钙系列产品和碳酸钙下游加工“三大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产业规模集聚发展。

通过建立行业管控机制,提速落地项目建设进度,精准招商目标,优化存量产业改造升级,强化碳酸钙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物流设施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碳酸钙产业园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建成碳酸钙开采、加工、研发、应用、交易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全市碳酸钙产业产值超50亿元。

2)发展目标

①规模总量成倍扩增

2025年,全市碳酸钙产业实现新增项目8个以上,产业累计投资30亿元以上,碳酸钙规模企业10家以上,实现产值超50亿元。

②结构调整逐步优化

2025年,全市碳酸钙下游加工产品在碳酸钙产业的产品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0%。碳酸钙产业向高附加值碳酸钙系列产品拓展,并延伸发展建材、涂料、食品等产品领域,实现由传统矿产品初加工向碳酸钙产品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③绿色发展全面推进

2025年,碳酸钙产业循环经济型体系初步形成。基础产业为无机非金属矿开采加工,一部分资源用于支撑现有大宗产品的生产,另一部分作为原料发展高附加值碳酸钙系列和下游加工的延伸产品;副产品的废矿石作为无机粉体加工使用,实现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各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④基地产业集聚形成

2025年,碳酸钙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形成。重点发展以纳米碳酸钙、氧化钙为主导产品的钙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及以绿色建材、涂料及食品等领域为主的碳酸钙下游延伸产品项目,逐步形成基础产品生产、下游产业衔接、中高端产品引领的碳酸钙产业链,打造围绕碳酸钙产业为核心的绿色建材基地和创新基地,形成一主导一特色二基地全产业链的集群效应。

3.5.5 发展重点

1)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围绕全市丰富的碳酸钙资源,突出公铁路交通便利的特色优势,依托现有的碳酸钙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非金属矿开采及加工(纳入石材产业规划)、碳酸钙系列产品和碳酸钙下游应用等三大产业集群,培育、构建和发展碳酸钙全产业链

①非金属矿加工产业链(纳入石材产业规划)

充分发挥德兴市分金属矿资源,重点发展高级骨料、石材加工、特种砂浆及防水卷材为主的绿色建材等抓住东部沿海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契机,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国内知名行业企业,培育发展完善非金属矿加工产业链

②碳酸钙系列产品加工产业链

碳酸钙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普通轻质碳酸钙、超细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纳米级碳酸钙、食品级碳酸钙、碳酸钙晶须等高附加值产品;普通重质碳酸钙、超细重质碳酸钙、活性重质碳酸钙、高档氧化钙(石灰)、专用氢氧化钙等

全市碳酸钙系列产品发展以轻钙重钙并举,重点发展精细化、专用化、功能化、系列化碳酸钙产品,开发粒径超细化、超纯化、表面改性及复合化、无机纳米和功能性的碳酸钙粉体新材料体系,逐步形成碳酸钙系列产品加工产业聚集

③碳酸钙下游应用产业链

应充分发挥上游碳酸钙系列产品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各类绿色建材、油墨、高端涂料、各类密封胶及食品药品为主的碳酸钙下游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全市碳酸钙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形成碳酸钙下游应用产业集聚

2)加快完善碳酸钙产业园建设

①规范园区建设

完善地方产业规划及产业园区环评和区域详细性规划。根据行业特点和产业集聚需求,碳酸钙产业园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用地集约和“三废”集中治理。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厂、废弃物处置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内规划开发的区域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路、通电讯等及场地平整)、入园物流主干道与园内路网互联互通,具备投资商进场后即可开工建设的条件,提高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提升项目招商实效。

②产业链条拉伸

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和现代产业发展的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的理念,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循环产业链,将德兴的碳酸钙产业由原来只针对石材粉体的传统生产加工,拓展到建材、涂料、塑料包装、人造大理石等下游配套产业,逐步形成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先进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在碳酸钙产业基础之上,积极发展金融、商贸、信息等第三产业同时,通过绿色循环产业的展示,打造工业旅游作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极。

③绿色循环经济

围绕产业园生态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依托循环经济产业链来规划布局,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

3-5-2 碳酸钙产业园绿色循环发展示意图

在大理石、花岗岩、石材板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碳酸钙新材料(涂料、纸业、塑料、医药)等产业组团之间形成资源与能量的企业内部循环,再充分利用各个企业项目之间在工艺上下游关系的高度关联性,对碳酸钙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废气、余热、废水等物质与能量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企业外部循环,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④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

打造共公铁路协同的交通运输网络,服务于碳酸钙产业发展。重点完善碳酸钙产业园区到铁路货站道路建设,提升货物吞吐能力。

3)建设碳酸钙产业创新平台

①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重点依托德兴市现有碳酸钙龙头企业,搭建集研发、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碳酸钙产业综合技术研发平台,为科研院所、园区企业提供标准化实验室、信息资源和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积极推进碳酸钙粉体材料检测服务中心、碳酸钙粉体技术共享中试实验室(技术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撑全市碳酸钙产业发展。支持重点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培育碳酸钙科技型企业,指导一批重点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②建立产业供应链体系

引进专业的供应链企业,打造仓储、物流、供应、金融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

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和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德兴碳酸钙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投信额度。支持企业以拥有的矿山资源、碳酸钙产品等进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订单质押、商标权质押,申请银行贷款。探索设立市碳酸钙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

3.6 其他产业

以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硫化工、循环经济、电动车和遮阳等产业,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业务协同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以德芯科技、玖芯科技为龙头的光电产业园建设,积极对接上饶市光电产业发展战略。

②硫化工产业:坚持审慎选商原则,确保引进安全环保达标、年产值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

③循环经济产业:依托循环经济集聚区,加快推进万舟再生资源等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入园。

④电动车产业:以年产100万辆电动车的华彪电动车为龙头,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30家以上。

积极培育以5G产业为引领,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前沿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以5G产业为核心,加速布局支持5G技术的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重点研发适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应用的5G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推动5GVR、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联网无人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锻造5G技术及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5G融合创新应用先行区和产业生态汇聚先导区。

⑥培育数字经济。瞄准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流量经济等产业发展,加快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

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鼓励德兴园区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加快先进工艺与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开展节水、节气、节电、减排等绿色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制造企业调查摸底,建立绿色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项目,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4 空间布局

4.1 “一轴、一带、一核、多平台”发展格局

一轴:沿S201省道和G237国道形成的活力产业发展轴,串联绕二镇、中心城区、泗洲镇、海口镇和新镇,形成产业联动。

一带:沿S204省道、德昌高速公路、S202省道形成的绿色生态发展带,联动万村乡、黄柏乡、张村乡、花桥镇、大茅山镇、龙头山乡、李宅乡和昄大乡,沿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中药材康养、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绿色生态产业。

一核:在中心城区形成一个公共服务核心,为全市提供多样化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

多平台:形成多个农业产业平台、工业产业平台和服务业产业平台,构建多元多层次的产业平台体系。

4-1-1 德兴市产业功能定位表

名称

功能定位

职能类型

特色产业

中心城区

银城

街道

德兴市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型

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加工、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社区服务、公共服务、乡村旅游

新营

街道

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基地

工贸型

医药、食品、木竹加工、建材商贸物流,汽车商贸物流,仓储物流商贸等

香屯

街道

工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孵化示范区

工业型

先进机械制造、遮阳产业、硫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

铜矿

街道

矿业绿色转型发展

标杆区

工业型

铜矿采选、工矿配套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

泗洲

中国铜都工业经济发展走廊、矿山旅游小镇

工业型

工矿配套服务业、矿山旅游服务业、新能源产业、

花桥镇

黄金特色小镇+生态休闲康养小镇

工旅型

黄金采选冶发加工、金属加工;中药材种植、中草药康养旅游、中医试验培训

绕二镇

秀美生态乡镇+红色旅游小镇

旅农型

红色旅游服务业、温泉度假旅游业,茶叶、木竹、甘庶、粮食、蔬菜水果种植;

海口镇

江西省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旅农型

古镇旅游服务业,粮、蔬菜、苗木;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

新岗山镇

德兴东大门、边关重镇

交通工业型

红花油茶;食品加工及食品添加剂等工业;物流服务业;体泉村布艺电商

大茅山镇

大茅山旅游区+石材小镇

旅工型

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石材加工业

黄柏乡

秀美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农工型

粮、油茶、中草药种植;家禽、猪养殖;钙矿开采加工;窗帘加工;建材制造

万村乡

以温泉开发、生态产业加工为特色的农 旅工贸集镇

农旅工型

水产养殖;钙矿开采加工;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美丽乡村旅游

张村乡

绿色果蔬之乡+城郊休闲小镇

农旅型

粮、油茶、蔬菜、花卉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制衣;大健康休闲农业

昄大乡

最具活力生态旅游强乡

旅农型

生态休闲旅游、旅游服务业、蜂蜜养殖、板栗、油菜种植;休闲农业

李宅乡

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服务基地

农贸型

粮、果蔬;特色养殖;物流、建材、五金机械;生态旅游

龙头山乡

三清山旅游服务基

地+高铁旅游小镇

旅游服务型

花卉、中草药种植;特色养殖;石材加工;交通服务;生态休闲

4.2 重点发展若干特色片区

1)有色金属(黄金)产业集群

以黄金产业集群为首位产业集群,形成“一条主线、两个核心、三大组团”的发展格局。其中

一条主线是指以金山、花桥等金矿采选冶基地为龙头,以黄金精深加工产业和金融交易为延伸,以珠宝首饰销售及回收为配套,构建“勘探—采选—冶炼—多金属回收—精深加工—首饰珠宝”的黄金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两个核心极是指黄金珠宝产业核心发展极(承接沿海地区黄金珠宝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黄金珠宝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黄金深加工产业基地)和赣东北黄金文化旅游核心发展极(打造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园、矿山地质公园、黄金主题乐园、黄金博物馆等工业文化、旅游文化综合产业服务型产品);

三大组团是指黄金珠宝核心产业组团(绿色矿山示范基地、黄金深加工产业基地)、黄金珠宝产业配套组团(教育培训、设计研发、产业孵化、定制加工)和黄金珠宝产业延伸组团(金融服务中心、跨境电商服务、国际时尚社区、电子商务、人才生活配套)。

2)中国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片区

围绕“五区、三线、一创建”的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规划布局德兴市石材产业。

①“五区”

“五区”:矿山集约开采区、东部石材产业园区、废渣综合利用区、德兴东站铁路物流区、铁路专用线及货场作业区。

·矿山集约开采区

以宏泰石矿业为实施主体,收购现有11家饰面花岗岩矿山矿业权,计划取得花岗岩矿权约8km2。规划建设沙坞山、石钟顶、大阳坑三个集约开采区,矿产储量3亿m3,项目建成后可年开采矿石量1200m3,其中石材荒料300m3

·东部石材产业园区

以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25亿元,兴建饰面花岗岩板材深加工产业园,拟用地规模约5038亩。产业园建成后引进40余家拥有成熟生产经验、具备客户资源的大型石材深加工企业,年产花岗岩板材1亿m2,打造现代新型石材加工产业集群。项目投产后,总产值可达80亿元。

·废渣综合利用区

以宏泰石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兴建尾矿、尾粉综合利用生产线。通过尾矿制砂、尾粉制砖将矿山开采区的废渣二次利用,达到资源循环“吃干榨净”的目标。项目竣工后,机制砂生产量达300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制砂、环保水磨石产业基地,为上饶地区及全江西、浙江、上海等地提供优质机制砂,推动石材产业向绿色、循环、低碳和质量、品种、效益方向发展。

·德兴东站铁路物流园区

以德兴东部铁路物流园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为实施主体,为了便于产品的集散、推广,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当地资源与专用运输线路优势,规划建设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仓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仓储物流区。

·铁路专用线及货场作业区

响应国家“蓝天保卫战”号召,兴建铁路专用线、货场作业区、自动装卸系统。响应国家“公转铁”号召,宏泰石公司与上饶铁务段进行深度合作,在德兴东站建设5股进发专用铁轨、5股机制砂自动装卸专用铁轨、3股板材、荒料装卸铁轨。年运输砂和板材量4000万吨,实现砂石公路转铁路运输,探索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②“三线”:荒料运输专用线、砂石输送廊道、成品外运专用线。

·荒料运输专用线:起点大安山矿区,终点为东部石材产业园。全线长约14.5km

·砂石输送廊道:起点矿区,途径龙头山制砂厂,重点为德兴东站。全线长35km,隧道长度28km

·成品外运专用线:起点东部石材产业园,终点为德兴东站。全线长约28.5km

③“一创建”:以创建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为核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产业振兴与资源节约利用相结合。

以宏泰石矿业为实施主体,采用先进技术积极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实行矿山进行边坡治理、矿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土地复垦与矿区绿化工程。科学合理制定矿山开采方案,采用现代化的工艺和大型装备,做到荒料、废石的生产、运输、堆存规范有序。对废石进行合理管控,严禁随意倾倒尾矿,避免引起土地临时压占及破坏现象,并且对废石、废水噪声和粉尘进行达标处置,科学设置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和排土场,确保边坡角稳定,实现安全生产,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石材产业集群,创建安全、经济、可行、和谐、绿化与防护相结合的绿色矿山产业示范区。


5 主要任务

5.1 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一是高位谋划招大引强。围绕重大项目,以园区和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境外大中型商(协)会、行业(产业)联盟、教育科研机构、国内驻外经商代表等渠道的交流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多元产业招商信息网络,力争实现境外企业在德兴市落户的突破。着眼于招大商、招好商,深入融合江浙沪,全面对接长三角,加快推进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借助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等省级经贸活动平台,深入实施“三企入饶”“三请三回”,推动邀请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来德兴考察投资。推动主管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要素招商和驻点招商。要依托市投资促进中心,联动商务主管部门,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常年驻点招商。

二是持续强化工业投资。紧扣强化制造业主攻方向,结合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产业载体的特点,充分完善分地区、分规模、分行业、分状态的重大工业项目库,放大政策集成效应,统筹考虑和整体推进投资促进工作,以新增重大项目为引领,存量技术改造为动力,保持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提升。培育孵化新产业新动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三新”产业,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研究制定市统筹的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

集群化技术改造,扩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建设一批技术改造标杆项目,全面提高企业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

三是注重延链补链强链。聚焦德兴市有色金属、先进机械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全面梳理明晰产业链缺失环节、制约瓶颈、基础短板。发挥相关部门组织协同作用,加快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扎实部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打好“卡脖子”技术攻坚战,聚焦靶点实现突破。鼓励整机企业加大对本地国产配套产品的采购力度,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逐步向高端环节跃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引,畅通产业链供需对接,完善产业创新和发展生态,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增强主导产业根植性和产业链韧性,保障产业安全。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发展现状、产业链培育延伸等方面调查研究,高质量编制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线图、招商地图及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三图一表”。深化全球精准合作,按图索骥招引强链补链项目,重点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5.2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一是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三年攻坚行动,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8%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共建博士、院士工作站等,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谋划组建科技创新中心,在产业链中搭建科技共享中试、小试研发平台,开展“科技订单”服务;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申报省新型研发机构,力争新增10个上饶市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新建5个上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实施3项上饶市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

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政策性引导,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研发机构或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进技术领军人才和团队,增强开发和试验基础装备实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发明专利质量,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大力推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中医药等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业基础导向研究、应用产品开发,构建起面向产业未来需求的企业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科技领军型、经济适用型、急需紧缺型人才;发挥职业教育作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结合,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突破,持续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以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高端技术。完善创新载体和孵化空间的功能,建设一批试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性及专业中试基地,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提升试验验证、检验认证、知识产权等“硬核服务”支撑能力。用好工业创新券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向非关联创新载体购买创新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创新需求。

5.3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领军企业。聚焦1+2+N”的重点领域,建立科学遴选机制和领军企业培育库,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作用,以制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企业家、实施一流管理,创造一流品牌为目标,做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实施“一企一策”,支持领军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实施优化整合,加速吸引人才、科技资源聚集,不断放大领军企业的聚集效应、溢出效应,铸就持续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航者”和主力军。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优质企业尽快上市,进一步激发企业经济活力,掌握市场和行业话语权,一部分企业能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前100强。

二是做优细分行业拔尖企业。围绕1+2+N”的重点领域产业链主要环节,注重具有创新潜力的专业配套企业挖掘,通过差别化、梯度式培育,形成一批在产业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群体。积极谋求高技术、新业态、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引育,结合独角兽、瞪羚企业的不同特性,建立分级培育储备库,研究制定认定奖励、金融扶持等惠企政策,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价值提升。坚持培优企业和做大产业相结合,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内部管理能力,稳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作用,造就一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新增一部分独角兽企业。

三是积极打造德兴制造”品牌。引导企业深耕质量品牌建设,激发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增强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细分行业,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具有德兴市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扎实做好品牌营销,打造德兴工业APP,充分展示工业项目、产品,发布招商需求。持续深入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每年帮助企业新签订单达到一定数额,不断扩大“德兴制造”影响力。

5.4 实施特色载体建设工程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开发区。围绕德兴市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资源布局,以“开发区+主题产业园”建设模式,打造一批特定产业方向、特强产业生态、特优园区主体的开发区,全力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载体作用,把握各自定位,结合不同的区位特征、发展阶段、现状特点,深耕优势产业,强化政策协同,加快园区存量盘活和功能互融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品牌显示度。持续优化开发区功能,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开发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二是深化跨区域园区合作。围绕承接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的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对接上海、浙江品牌园区运营商,输出园区专业化管理团队、品牌运营标准,以“园区联动、项目联动、产业联动、功能联动、管理联动”的新型园区合作模式,实现园区跨区域复制,促进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人才共享。组织德兴各大开发区管理机构,学习借鉴深圳、江苏、浙江、成都等地特色园区经验,探索创新“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运营模式,重点推进沿G60沪昆高速产业联动走廊、鄱余万工业走廊和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等新工业平台建设,增强开发区活力。

三是创新产业生态体系。深化开发区的改革创新,推动园区资源与项目匹配,集聚一批领军企业及与主导产业相符的功能性平台和创新孵化生态,从规划、土地、金融、服务等环节提供政策支撑,促进大中小创新企业融通发展,助力主导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千亿级、五百亿级和百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打造产业生态良好、引领作用显著的特色产业高地。加大各类产业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帮助和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及独角兽企业的开发区给予奖励。

5.5 实施产业要素配置工程

一是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组建德兴市工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焦有色金属、先进机械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通过股权投资推动重点项目引进、重点产业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切市本级和县(市区)紧密合作,切实提高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引进知名投资机构,支持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加快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化落实“映山红行动”企业上市计划,抓好上市梯队培育、服务指导和政策扶持,推动符合产业趋势、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挂牌上市,引导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

二是完善产业用地政策。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强化土地政策的灵活、有效、精准供给,促进园区内产业合理分布有效集聚,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大力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探索多主体、多形式的“腾笼换鸟”,加大存量工业用地收储盘活力度,创新机制加快清理僵尸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深入实施开发区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事前建立产业用地标准及项目准入评价体系,事中事后根据土地集约使用和投入产业强度,全面推广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强标准厂房建设利用,鼓励产业区块内优质项目按需提高容积率,探索推行“零增地”改扩建,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参与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

三是优化专业人才供给。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编制和定期发布上饶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前沿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合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上饶市急需的企业家、高级技术开发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经理人落户,鼓励江西和德兴籍的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返乡创新创业,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岗位培训,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5.6 实施数字全面赋能工程

一是构建产业大脑。迭代升级工业大数据平台,汇聚公共资源交易、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产业链数据中心等平台数据,形成政府侧数据仓。加快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汇聚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产业端数据,形成企业侧数据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以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数字化管理为主攻方向的1+2+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一集群一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区域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工业APP

二是建设未来工厂。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加快实施5G+互联网”工程,推进企业实现“设计—制造—物流—营销—运维”等环节全流程的智能化,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全覆盖,形成“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的多层次新智造企业群体。聚焦产业链,从“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远程维护”五种维度,指导推动全市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打造新智造试点示范。充分结合德兴市产业特色、产品特点,制定德兴市智能制造评价标准、市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认定标准、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标准等区域性特色标准。建设新智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技术服务、智能设备融资租赁等系统化服务。培育和引进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实施新智造融通工程,完善“融资、融物、融服务”金融解决方案。建立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强化新智造人才保障。

三是完善数字制造发展生态。创新数字制造应用场景。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联动,依托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建设,谋划实施“亩均论英雄”“企业码”综合应用、新智造公共服务应用等一批数字变革重点应用项目,推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业务应用体系,助推数字经济高效运行。统筹布局5G网络、云计算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打造“万兆光网”示范园区,实施5G“百千万”行动计划,推进百项场景应用、千亿产业培育。加强安全技术、共享规则、应用授权等研究,建立数据泄密保险制度。构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开发应用。构建数据资源确权、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规则和制度。

5.7 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工程

一是实施制造业碳达峰行动。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开展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科学推进太阳能布局,支持和推进氢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统筹布局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项目,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传统能源改造,加快高耗能落后企业、产能、设备的淘汰和退出。推进重点行业低碳发展。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扩张,对重点行业实行总量和单位产品碳排放控制约束,控制行业碳增量指标。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显著下降,工业领域碳排放总量趋于稳定。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工业领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推进制造业企业实现碳账户全覆盖,制定重点产业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耗监测,建立健全用能审查闭环机制。开展制造企业出口产品碳标签试点。推动区域工业用能综合平衡,加快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碳交易市场服务体系。

二是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大绿色采购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应用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采用高性能、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制定发布工业绿色产品目录,引导绿色生产。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结合行业特点,推动企业优化制造流程、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强生产制造管理等,创建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工厂分级评价,对标省级绿色工厂标准规范,创建一批省级绿色工厂。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鼓励园区建立能源监测管理平台,鼓励工业园区开发应用园区大脑、第三方环保管家等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工业园区智慧管理。

三是加快实现节约集约发展。推进结构节能,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鼓励企业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应用为手段,强化技术节能。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定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推进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重点在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树立标杆、示范推广。严格执行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目录,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物产生。以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深度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再制造,围绕传统机电产品、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强再制造技术研发与推广,鼓励再制造产品推广和应用。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强化行业间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支持高用水园区建设智慧节水管理平台,促进取用耗排全过程智能化管控,实施水效领跑者和节水标杆引领行动,争创节水标杆园区和节水示范企业。

是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围绕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园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监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聚焦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五大环节,强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产品应用,建立面向安全生产的工业APP,推动关键设备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时进行风险控制,提高安全生产监测分析效率。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制定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督促企业依法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检查,建设起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5.8 实施区域产业联动工程

一是创新市、/产业联动机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以“链长制”为核心,建立市本级和/制造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沟通会,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瓶颈制约和发展难题。市级工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强化产业规划、市场拉动和政策导向,实现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创新,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链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组织网络。发挥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创新辐射作用,支持立足本地实际和本地特色,集中优势培育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新增部分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积极策应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做实浙赣边及合作(衢饶)示范区等平台载体,以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导向,主动融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生态圈,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转移,促进区域间人才、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合力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现代化。

6 重点项目

6.1 增强项目支撑力度

1强化项目主导理念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坚持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进一步明确中长期规划对重大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从规划支持的重点领域中充分挖掘项目,及早开展项目论证和项目储备,精心谋划和实施项目

认真梳理政策和项目,积极主动争取已明确的项目,抓紧启动、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迅速形成推进区域发展的声势。

2强化项目支撑力

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助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好重大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工程。

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健全重点项目储备库,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年度项目滚动机制。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加快项目落地,以项目工作的实效带投资、促发展、惠民生,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环科城产业发展。

3推行项目考核和激励机制

发挥目标考核对项目工作落实的激励和督促作用,对工作表现突出、工作落实有力的部门加大考核加分力度,对工作不落实、项目推进滞后的部门严格进行考核过程扣分,坚决拉开差距、排出名次,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体现目标考核成果对工作评价的导向作用。

6.2 重点项目汇总

专栏1 有色金属(黄金)产业建设项目

1.江西金山金矿田扩建项目(3000t/d):副井探矿和风井探矿,3000t/d选厂的改建,以及相应供电系统的配套建设。

2.银山矿业井下8000/日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项目:8000/日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

3.德兴市福佑嘉成黄金珠宝有限公司黄金珠宝生产加工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3亿元,黄金珠宝生产加工

4.德兴市年产100吨黄金精炼项目:年产100吨黄金精炼。

5.卓尔德贤珠宝创意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由三部分组成1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十幢建筑,其中有九幢四层及一幢八层建筑;2工业(标注化厂房)总建筑面积约82000平方米,十六幢建筑,其中十四幢建筑厂房、一幢宿舍楼,一幢7000平方米宝都博物馆;3配套住宅小区十九幢建筑,其中由十一幢九层、七幢17–26层高层建筑及一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

6.江西一德珠宝科技有限公司黄金珠宝生产加工项目:黄金珠宝生产加工。

7.德兴市黄金、银等贵金属电镀生产线项目:拟建项目年产黄金首饰20t、五金首饰624.5t、硬金首饰80tK金首饰5.3kg

8.金德铅业铅冶炼系统、副产品加工改造项目:完善底吹炉高铅渣直接还原粗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副产品加工,提高有色贵金属综合回收率。

9.德兴市江铜5号尾矿库续建项目:德兴铜处理13万吨矿石配套尾矿库。

10.冶金产业圆满园扩园项目:产业园征地拆迁、场平、水电路灯基础设施配套,40万平米标准厂房,十万吨铅二十万吨锌冶炼加工,铜矿尾砂库精炼加工,及其它三产多经项目。

专栏2先进机械制造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建设项目

1.德兴市德立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5000万件高端零部件项目年生产加工5000万件高端零部件。

2.江西德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年产9万吨机械铸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重钢结构厂房、办公楼、研发中心,购置设备等。其中一期建筑约12万平方米重钢结构厂房,购置五轴联动的8x28m数控龙门加工中心、130260数控落地镗床等设备500余台,形成年产9万吨机械铸件精密加工。

3.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000吨铸件项目年产铸件12000吨。

4.江西德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年产10000吨无纺布生产线。

5.德兴市盛恒微电子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亿件集成电路封装项目年产5亿件集成电路封装。

6.江西龙鼎集团鼎兴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万吨胶凝材料及60万方PVC聚合新材料项目。

7.江西鑫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万吨成品油调和加工项目:年产100万吨成品油调和加工项目。项目由85000立方米油罐、占地3000平方米厂房以及4套循环泵、1套导热油加温炉等相关配套设备。

8.德兴浙娜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产10万吨废旧轮胎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9965㎡,包括规划新建预处理系统车间(制备间、原料成品库、棚式贮料场)等。

9.新型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工程:建设污水管网约45公里,箱涵、明渠26公里,道路5公里,商贸综合体600亩,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大楼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50万平米等。

10.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升级项目: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改造——调和油库项目——建设汽油仓储基地——能源运输中转场。

11.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园扩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5400亩土地平整及水、电、路、雨、污管网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2.德兴高新区绿色园区高新企业孵化园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硫化工及精深加工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相关雨污水、供热、供气管网,绿化、亮化提升等内容,提升化工园区循环再利用水平,园区企业智慧管理与服务、园区微门户、智慧物流、智慧产业、系统管理及组件应用等内容的园区信息化平台,实现环保、安监、物流等一体化。

13.江西铜业民爆矿服有限公司德兴铜矿炸药厂44000/年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整体搬迁。该项目为工信部鼓励的现场混装炸药技术,满足民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成后的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将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包括:自动化生产线、火工库库区优化、科技大楼。建成44000/年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

14.德兴中草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筑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建设66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

15.江西华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224-二氯-5-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别名:环丙乙酯胺化物)项目

16.江西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604吨视黄醇醋酸酯、19.25β-胡萝卜素、500吨香茅醛及1000吨香叶醇/橙花醇扩建项目。年产1604吨视黄醇醋酸酯、19.25β-胡萝卜素、500吨香茅醛及1000吨香叶醇/橙花醇。

17.江西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生物素、4010吨视黄醇醋酸酯、48β-胡萝卜素及11000吨柠檬醛建设项目。年产100吨生物素、4010吨视黄醇醋酸酯、48β-胡萝卜素及11000吨柠檬醛建设。

18.德兴市中医药生产加工基地:选址花桥高速路出口处,规划千亩用地,集中连片落户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

一期120亩规划面积。计划本地三家中医药企业(宋氏葛业、双成药业、祖氏百草)优先入园。

19.德兴市中医药博物馆:以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中医药博物馆为基础,打造江西省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20.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续建):该基地总用地面积为410867平方米(约616.3亩),总建筑面积24097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17807平方米、改建建筑6590平方米)。一期主要包括中医体验馆、基地办公楼、学生活动中心、博物馆、教室科研区、学生宿舍区、种植实验区及科研温室大棚。二期主要包括康养大楼。三期主要包括华东药博园、科研实验室装备及装饰等

21.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提升工程:——场馆新建改扩建和装修改造,配套停车场、广场及相关服务设施,必要的周边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管理设施、风貌改善和环境整治、绿化,标识系统、保护展示空间、游客管理服务中心,配套的水电热气设施、垃圾收集中转设施、防灾减灾设施,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必要的外围连接路和内部参观步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及必要的配套停车场、库房、辅助用房和环境整治等,具备综合展示利用功能,包括传统表演艺术类的展演剧场、排练厅等,

22.德兴市中医药人才培训与大学生实习基地:——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建筑体量、德兴中医药生态资源为依托,开展中医药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短期培训班、承接中医药学术论坛会议。

——努力打造全国中医药类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

23.中药制药提升行动。①中药制药新技术开发项目。开展中药饮片、天然提取物、中成药、化妆品、保健品、衍生品等健康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开发应用。②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采用动态提取,喷雾干燥、高效柱层析、分子蒸馏等现代技术,对优质中药材进行产业化深加工。③中药生产扩能建设项目。鼓励企业新建现代化中药制药生产线,不断增强生产中药饮片、制剂生产能力。

24.中医药市场平台建设。①川东北中医药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建设功能明确的物流市场、仓储库房、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和停车场等,打造集产品展博、供应销售、行业交流、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川东北现代化中医药交易中心。②搭建中医药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在线提供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远程医疗、急救医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药品信息、处方审核、用药指导、医学教育、医疗保障结算、健康教育指导、健康信息推送、健康知识查询、疾病监测预警等服务。

专栏3 新兴产业建设项目

1.意发低能耗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48万片低能耗半导体功率6寸功率晶圆芯片生产线。

2.铜基硬质合金固废综合利用及其产业化:——设备调试,优化工艺过程,改进处理系统,使浸出分离提取达到最佳,场地建设,人员培训——工业试验,进一步优化工艺,工业应用成熟后,进行产能升级。

3.上饶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占地345亩,建立一个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组建省部级的矿冶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将日处理300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选厂打造成处置尾矿固废的样板型工厂,推进装备和材料的创新和集成应用全过程,全工序技术改造,建设设计及制造一体化示范生产线,形成可复制性的产业链。在全国推广利用,形成年处理百万吨固废的大型综合性环保型、高科技综合利用的产业引领者。

4.交投岩峰年处理100万吨固废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黄柏乡,用地面积约80亩。该项目利用黄柏乡钙粉矿山废料作为生产原料加工生产建筑用石料,年处理能力100万吨。

5.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占地300亩。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7亿元,三期7亿元。建设循环产业集聚区。

6.钙粉产业提升项目:项目一期用地600亩,投资1.2亿元,拟建设道路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绿化工程、燃气等工程。二期用地600亩,投资1亿元,拟建设道路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绿化工程、燃气等工程。

7.江西省华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50万台两轮共享电单车项目:年产150万台两轮共享电单车

8.江西德宝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26万吨无机氟化盐、1万吨有水氢氟酸建设项目:年产3.26万吨无机氟化盐、1万吨有水氢氟酸。

9.江西巨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手机热弯膜、新能源动力电池发泡硅胶等承载用氟素离型膜及高性能特种胶带生产建设项目年产1000万平方手机热弯膜、新能源动力电池发泡硅胶等。

10.江西品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高效水处理剂及4000吨电子级盐酸建设项目年产35万吨高效水处理剂及4000吨电子级盐酸建设项目。

11.江西万顺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超纯电子级硫酸项目:年产6万吨超纯电子级硫酸。

12.江西万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新建废物金属再利用项目: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经营有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废料废旧物回收再利用


专栏4德兴市石材产业建设项目

1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国内先进的石材板材加工标准厂房、市政道路、综合管网工程、园区绿化工程等相关配套建筑。——配套矿山资源:沙坞山、石钟顶、大阳坑三个集约开采区,打造年开采量1000万立方米矿石量的大型矿山。

2.德兴(德兴东站-龙头山-大安山)公转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德兴东站-龙头山-大安山三条互通复合(汽车与胶带)交通运输线路,线路长度约30公里;出入口用地面积约500亩。

德兴东站北侧自动装卸转运货场,占地1038亩,铺设自动装卸铁轨6条、进发铁轨5条,全长约15.2公里;

德兴东站南侧仓储物流货场,占地1360亩,建设大型货物转运仓储物流货场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29.94万平方米;

德兴龙头山乡桂湖中转场,占地12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600亩,建设四个全自动装卸货场,职工倒班房、办公楼等;二期占地400亩,建设配套装卸货场;建筑面积16.95万平方米连通中转场到专用运输线路的支线约5公里。

德兴龙头山乡陈家畈区域中转场500亩,建筑面积约21.55万平方米。


专栏5德兴市产业平台建设项目

1.德兴高新区资源型城市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建设污水管网约45公里,箱涵、明渠26公里,道路5公里,商贸综合体600亩,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大楼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50万平米等。

2.德兴市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建设约5.9万平方米厂房、办公楼配套设施等。

3.德兴市交通产业配套设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将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交通产业配套设施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德兴建筑工业化发展。计划用地面积约300亩,建设内容包括环保沥青搅拌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建筑骨料及砂石加工、袋装干拌砂浆生产、新型建材生产等产业设施及配套用房。

4.九都工业园区调园扩区项目:500亩土地平整及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面积为266亩,二期面积为234亩。


7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大工业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市领导任副指挥长统一推进本行动的实施,研究制定全市加速发展大工业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全市加速发展大工业的重大问题等。形成高位化推动、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的推进机制,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合力推进重点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工业转型专项资金规模,支持1+2+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突出资金引领作用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贴政策。对重大的产业项目和影响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3)拓宽融资渠道

开展产融对接合作,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优先支持产融合作主导产业“白名单”企业融资,确保支持“1+2+N”产业的信贷融资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充分借助江西国资创新发展基金作用,帮助德兴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行业重点企业以及经营正常、资金流动性暂时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鼓励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通过首发上市、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4)大力减税降费

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省降成本优环境152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等措施。加大重点产品物流费用支持资助力度,对本市生产重点产品出省销售的通行费给予适当补贴。对省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其所发生的物流费用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补贴。

5)强化人才支撑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完善试错容错机制,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创业。加快引进培养使用高端科技领军人才,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发展平台作用,着力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产业工人大军。

6)优化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只跑一次”“一次不跑”等改革,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互动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现和总结宣传推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典型,营造有利于“1+2+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附件下载
  • 上篇:
  • 下篇:
联系我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