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西新闻10月8日电(王成前)“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初夏,北宋大文豪苏轼登游位于德兴城南的聚远楼,被眼前悠然闲适的景色深深触动了,于是他抒怀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将这里山水草木的灵秀温婉和建筑人文的超凡脱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近年来,这座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千年古城,乘着新时代的春风,迸发新活力,汇聚新动能。锚定“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定位,聚焦“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治理优”的目标任务,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德兴,不负春光好,在新征程赶考路上阔步前行。
10月7日,德兴市市长陈武军接受中新社江西分社专访,解码德兴如何依托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深挖城市特色,彰显个性魅力,高质量打造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图为有着“山水形胜、古今交融、人文荟萃、森拥园簇”特色风貌的德兴城区一角。王成前摄
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德兴基础良好,条件成熟
主持人:德兴市今年初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请问,这是基于怎么样的现实考虑呢?
陈武军:在德兴市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对于如何推进实现这个目标,市委书记杨秀福同志根据当前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际,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周密部署。提出这个目标,我们有信心有期待有干劲,主要是基于德兴具备以下三个“好底子”:
一是德兴显山露水,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境内群山连绵、河流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77.6%,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50天,是江西省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天然氧吧。“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位于市域东部,国家AAAA级景区大茅山是江西首个“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
二是德兴美丽宜居,有着和谐的城市风貌。做到精心规划,严格落实开发强度、建筑风格、天际轮廓线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有机融合江南风韵、园林风格、现代风貌和地域风俗。做到精致建设,深入开展了市政基础设施补短、便民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生态空间修复等系列行动,重点抓好老旧小区、老旧小巷、老旧街道、老旧管网、城中村等改造提升;通过规划建绿、拆迁还绿、拆违添绿、裸土覆绿,布局和建设了一大批公园绿地,形成“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23万平方米,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做到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了中心城区“美化、亮化、绿化、净化”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获评国家卫生市。
三是德兴经济活跃,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素有“金山”“银城”“铜都”的美誉,金、银、铜储量和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坚持依托资源求效益、跳出资源谋发展,全面构建了以有色金属为首位产业,机械电子和医药化工为主导产业,新型建材、遮阳等多个优势产业交相呼应的产业集群,今年1至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7亿元,同比增长29.2%。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市县综合考核三类县(市、区)第一等次。
图为经过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后,德兴市城乡供水水源地双溪湖更加水清岸绿。王成前摄
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主持人:我们知道,德兴近年来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等多项生态指标在全省保持领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德兴市是怎么打的?
陈武军:近年来,德兴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是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大力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大气污染、城市噪音污染等领域攻坚,强化秸秆露天焚烧、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排放等行为管控。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废气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大工业污染源的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对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均下达限期改正告知单,减少移动源污染。积极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上级资金支持,对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实现蓝天白云的常态化。
二是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强化上游风险源监管,定时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雨天监测、中小水库监测,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6个。先后投资16.72亿元,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等系列项目,将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从1万吨提升至2万吨,把506个自然村统一纳入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整体规划框架,确保城乡污水有效处理。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浓度,减少重金属、化学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行为,综合实施洎水河生态治理工程、乐安河流域(德兴段)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项目,加强盘石山水库、双溪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常态化巡查,确保居民用水安全。截至目前,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Ⅱ类水质达标率达100%。
三是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358个历史遗留老窿硐和48个废弃矿山治理,接续开展历史遗留老窿硐和废弃矿山治理成效“回头看”行动。深入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累计建成绿色矿山14座,预计年内完成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建设用地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提升、危险废物处置等专项行动,加强对工业固废、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的监管和治理,强化涉重金属企业监管和尾矿库污染隐患整治,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图为坐落于德兴市新营街道城南“完整社区”的朱家坪文化活动服务中心。该中心集铜文化展览、阅览室、绘画室、书法室、手工工作室等多功能为一体。王成前摄
城市规划与建设展现人文之韵、运动之美、生活之悦
主持人:“城区不大,但很精致秀美宜居。”这是许多外地朋友来到德兴游玩之后给出的印象评价。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突显地域特色方面,德兴市的“秘诀”是什么?
陈武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规划理念引领美丽城市建设,凸显“山水形胜、古今交融、人文荟萃、森拥园簇”特色风貌,提高了城市“颜值”,塑造了城市“气质”,让德兴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
一是发扬千年文化,彰显中国铜都特色风韵。将传承千年的铜文化有机融入城市规划设计,精心设计特色道路栏杆、城市小品,在高速门户等城市重要节点布局和谐之鹿、张潜塑像、铜鼎雕塑等城市景观,打造江西矿冶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园等铜文化特色地标。
二是融合运动元素,建设国际知名铁三之城。2018年起,先后承办5次中国铁人三项联赛、2次铁人三项亚洲杯赛、1次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短距离)。围绕“办好一个赛、提升一座城”目标,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凤凰湖健康主题公园主阵地,为运动员提供一流的竞赛、训练、疗养环境。利用小区、公园、河岸等空间,全面布点健身设施、增设健身步道、优化骑行专道,建立综合性健身活动中心和健身指导站(点)114个,修建小型健身广场20余个、全民健身步道380公里、骑行道40公里、全民健身路径323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0平方米。
三是突出古色古韵,展现城市街巷历史风貌。深入挖掘本土历史脉络,系统性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风貌。先后投入4.6亿元推进凤仪门改造、背街小巷提升、“巷上德兴”历史街区等项目,打造聚远楼、和兴古街、宋家巷、七铺老街等文化地标。
四是传承红色基因,布局“党建+”公共空间。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气质、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科学、合理布局“党建+城市驿站”“党建+文化活动中心”等“党建+”公共空间,投资1.06亿元打造女儿田驿站、银井公园等8个城市驿站,朱家坪文化服务中心(赣东北有色金属公司旧址)、惟德书房等4个公共文化场所,让红色成为德兴鲜明底色。
图为德兴高新区品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一角。王成前摄
跳出“一铜独大”困局,培育多元化、高附加值、低碳环保的产业体系,勇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
主持人:德兴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同样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请您谈谈,德兴市如何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陈武军:近年来,德兴市坚持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努力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全力建强园区平台,持续推动高新区供水双循环、供电双回路、供热双保障、雨污双分离等配套优化升级,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余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15家。德兴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园区。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持续深化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加强与中金集团、江铜集团等央企、省企合作,推进银山矿业露转井、金德铅业智能工厂等技改项目建设,推动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依托科兴药业、意发功率、德辰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做大做强医药化工、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浙江大学——科兴生物医药化工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个、瞪羚企业2家。
另一方面,突出绿色导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实行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建立矿业废弃地修复与固体废弃物协同治理机制,探索出“生态效益+新能源”“矿山生态修复+田园综合体”“矿山生态修复+矿山文化旅游”等生态修复模式,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7000余亩。统筹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在德兴高新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企业集中式供热,培育了一元再生资源、盛嘉环保科技、江铜百泰环保科技等一批资源回收企业,获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深入实施“双碳”战略,高标准建设亚行贷款长江经济带江西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德兴子项目等重点项目。
图为德兴市城管人员通过“城管蓝+路长制”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对街巷井盖异响等问题开展隐患排查和信息登记。王成前摄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让城市管理有尺度更有温度
主持人: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上,还体现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水平上。在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上,德兴市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武军:城市治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是探索建立“城管蓝+路长制”,守护城市文明风景线。按照“一条道路、一个路长、一抓到底”的原则,对城区每条道路定人、定段、定责。创新开展“步行看城管”活动,围绕“排堵治乱、路畅人安”目标,组织城市管理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山城街巷,用眼睛发现不足,用心解决问题”,进一步织密城市基层管理网络。截至目前,已设置路长30名,实现全市主次干道管理全覆盖;“城管蓝+路长制”系列活动参与人次达170人次,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二是探索建立“三勤合一”模式,打好联合执法组合拳。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设立5支联勤小组,整合交警、巡特警、城管街面力量,对城市交通管理、市容管理、治安防范开展联合执法,有效破解了“城管、巡警不管交通道路秩序、交警不管治安秩序和市容环境”的难题,大幅节约城市执法的资源成本,提升城市执法效率效能。今年以来,共查扣乱停乱放非机动车近2000余辆、无牌车辆100余辆,帮助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三是探索建立“红色物业联盟”,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构建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1+3+N”基层管理体系,建立以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党组织为主的“红管家”队伍,做到物业服务、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一岗多能”。定期召集城管、公安、消防、市管、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专题协调解决社区治理重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共召开联席会议50余次,协调解决小区问题1600余项,其中1500余件在社区解决,100余件由街道协调各部门联合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