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平台: | 德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 分 类: | 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助企纾困 | ||
发布机构: | 德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文日期: | 2024年08月21日 | ||
标 题: | 江西德兴:依托5+2就业之家,整合资源,打造就业特色服务点,让就业更便利高效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24年08月21日 | |||
生效时间: | 废止时间: |
江西德兴:依托5+2就业之家,整合资源,打造就业特色服务点,让就业更便利高效
劳动就业是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德兴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质量推进“5+2就业之家”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完善就业服务供需对接机制,为群众就业提供更有效的指引,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破解市场中招工、求职两难的处境,进一步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以“全局视角”布局县、乡、村三级就业之家建设。截至目前,德兴市建设县级就业之家1家,乡镇(街道)16家,村居(社区)120家,开发区、高级技工院校各1家,“德兴劳动广场就业之家”1家。各网点在充分发挥基础职能前提下,通过发掘优势、整合资源、深度结合地方就业之家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功能全面、各具特色、惠企利民的创新型站点。
一是就业之家+城市驿站功能。德兴市通过整合13个城市驿站资源,借助驿站的硬件基础,融入就业信息宣传功能,既拓展了城市驿站的便民利民作用,又增加了政策宣传发布的渠道。通过集中资源建设劳动广场就业之家,利用电子显示屏实时将就业信息联网到其他12个城市驿站,除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外,重点提供零工服务和政策宣传,形成“1+12”的宣传矩阵,让老百姓在日常休闲活动之余能接收到企业招工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以新营街道“劳动广场”就业之家为例:今年以来,劳动广场就业之家共计提供岗位800余个,发布招聘信息1000余条,线上线下求职人数1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人次。截至目前,通过走村入户、招聘会现场、线上推送,与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相结合,全面宣传推广“就业之家”小程序,逐一指导企业和求职者注册使用,已注册人员浏览使用率达100%。
二是就业之家+基地景区特色。花桥镇园林社区就业之家办公地点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其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大茅山分校,是集特色药膳、中医药研学、康养旅游、学术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是德兴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的展示平台和窗口单位。园林社区就业之家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发扬“团结、开拓、创新、争先”的精神,依托基地旅游资源打造对外开放共享的交流窗口,吸引各地游客、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先进的公共就业服务理念,为优化当地康养行业营商环境提供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德兴市中医药产业人才结构,助推康养服务行业稳步发展。自挂牌运营以来,根据培训基地需求为当地居民提供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就业创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辖区内共有企业7家、个体工商户5家,目前通过就业之家发布岗位16个,招聘人数56人,解决社区劳动力就业41例。
三是就业之家+县城交界优势。德兴市利用县城交界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与乐平接壤的万村、黄柏、银城、香屯四个乡镇(街道)16个村(社区)的就业之家。每个投入3万左右,保证履行基础服务职能的同时,着重开展跨区就业服务,将与德兴交界的乐平七个乡镇共35万人口吸引来德兴就业创业,既源源不断为德兴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又切实做旺了德兴人气。以汪家村就业之家为例:汪家村地处香屯街道西南面,位于乐安河畔,与乐平名口、洪岩、高家三镇相毗邻,距德兴城区15公里。自成立以来,汪家村就业之家针对村民不同的年龄、掌握技术情况,做到一对一服务、精准推荐,成功推荐本村190名村民到德兴市高新区企业就业。此外,该网点还积极拓宽零工市场信息,与本土企业汪家茶园、丰园苗木、乡屯农业合作社加强协作,推荐18位村民到本村丰园苗木基地做临时性培土、剪枝等工作;推荐15位村民到乡屯农业合作社做零工;推荐112名妇女与汪家茶园达成采茶临时用工合作。同时,汪家村就业之家利用与乐平名口、洪岩、高家三镇相毗邻优势,通过两地亲缘关系介绍邻村 118人到德兴市园区企业就业,将周边县市的就业资源引流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