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平台: | 德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 分 类: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 | ||
发布机构: | 上饶市德兴生态环境局 | 发文日期: | 2018年12月28日 | ||
标 题: |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文件编号: | 成文日期: | 2018年12月28日 | |||
生效时间: | 废止时间: |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
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德兴铜矿
二○一八年一月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
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和合理处置突发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规范和强化矿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对危险废物污染事的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矿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矿范围内突发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环境污染事故的救援及处置工作为重点,建立防范有力、指导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体系。
1.2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矿应对突发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处置能力。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切实加强应急处置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预防、预测和预警体系,对潜在的突发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统一领导、区域管理,分级响应
在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区域为主原则,根据矿危险废物污染的特点,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实行矿、二级单位、工段三级负责制,各级分别编制本级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根据污染事故类别、污染事故引起的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四级预警”,分级响应机制。
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首先负责应急处置,超出本级应急处理能力时,及时向上一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请求支援和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3)信息共享、分工协作
建立健全以矿主管部门,事故单位与相关技术保障部门互相共享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根据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故的随机性、腐蚀性、污染性等特点,各部门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开展环境应急分工协作,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开展环境应急分工协作。
(4)全员参与
通过班组学习、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5)加强监督、杜绝隐患
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经处理、随意丢弃危险废物的部门,要建立问责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的监督作用,提高其对矿突发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防范及处置能力。
(6)坚持依靠科学、快速反应的原则
不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与救援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与救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8.《江西省环境保护条例》
9.《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0.《江西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1.《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2.《江西省处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暂行办法》
13.《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1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
15.《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矿内危险废物生产部门在生产、转运或存放过程中因发生泄漏,导致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1)危废储存场所发生泄漏事故;
(2)产出的危险废物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
(3)存放中的危险废物被雨水冲入厂内水沟,可能进入外排水沟外排事故;
2组织结构及有关部门职责
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污染事故调查处置组、应急救援处置组、医疗救护及卫生防疫组、治安交通及通讯组、后勤生活保障组、应急资金保障组、专家咨询组、信息发布组组成。
2.1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作为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和污染控制任务。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发生后转为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生产矿长担任。
应急指挥部成员,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由以下部门(部分或全部)的主要领导组成:行政工作部、安全防尘部、经警中心、生态环境部、生产运营部、技术管理部、信息管理中心、财务部、宣传部、工程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工作部、供销部、机动部、职工医院等。
2.1.2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领导和安排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矿所属各部门制订和组织实施本部门区域内事故应急预案;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制定控制措施,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决策。
(2)指挥矿内重、特大事故的应急监测和事故责任认定。
(3)负责组建事故调查组、应急监测网络、专家咨询组等技术支持机构。
(4)督促各二级单位、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置、现场救援、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等工作,并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
(5)统一对外发布事故所造成的污染信息,负责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地区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6)负责危急情况下,联系上级部门和周边地方政府支援。
(7)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防预警机制,组织制定和完善本级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审批下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8)开展环境应急的公众宣传和教育。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各应急工作组职责
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专家组、现场协调组、人员抢救组、医疗救护组、现场警戒组、物资保障组、工艺控制组、技术监测组、工程抢险组、公共关系组等工作组。
(1)总指挥(矿长、党委书记)
职责:全面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2)副总指挥(矿分管安全环保、分管生产副矿长)
职责: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指挥、协调工作。
⑶专家组
组长:技术管理部长
成员:与事故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
职责:服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调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调阅事故有关资料;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参与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⑷现场协调组
组长:安全防尘部、生态环境部部长
成员:生态环境部成员
职责:协助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各工作小组的协调、指挥工作。
⑸人员抢救组
组长:事故单位负责人
成员:事故单位成员
职责:负责烧伤人员抢救,并接应到医疗救护组。
⑹医疗救护组
组长:职工医院院长
成员:医护人员若干名
职责: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及入院治疗工作。
⑺现场警戒组
组长:经警中心主任
成员:经警中心成员
职责: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疏导、设立警戒、人员疏散工作。
⑻技术监测组
组长:检化中心主任
成员:检化中心成员。
职责:负责各排口废水监测工作。
⑼工艺控制组
组长:生产运营室主任
成员:生产运营室和事故单位的技术成员
职责:负责从工艺方面对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并配合工程抢险组实施堵源工作。
⑽物资保障组
组长:供应销售部部长
成员:采购人员、仓库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
(11)工程抢险组
组长:工程部、机动部部长
成员:矿电气、机械、钳工、焊接等工种人员若干名。
职责:负责现场的应急电源、照明的安装供送;并在工艺控制组的配合下,实施堵源工作。
(12)公共关系组
组长:行政工作部、宣传部长
成员:行政工作部和宣传部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对内对外信息公告工作,并做好外部支援力量的引路工作。
2.3专家组(见表)
专家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专家组联系电话
姓名 |
专业 |
职称 |
联系电话 |
吴启明 |
选矿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6398 |
张赞煌 |
采矿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9139 |
束斌强 |
化工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9075 |
周海峰 |
电气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9130 |
肖本锋 |
电气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9028 |
占幼鸿 |
环保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9144 |
项拥军 |
化工 |
高级工程师 |
0793-7716268 |
陈明 |
外科 |
主任医师 |
0793-7719338 |
2.4救援队伍
德兴铜矿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单位 |
人数 |
队长 |
采矿场 |
100人 |
采矿场场长 |
大山选矿厂 |
60人 |
大山选矿厂厂长 |
泗洲选矿厂 |
90人 |
泗洲选矿厂厂长 |
新技术厂 |
60人 |
新技术厂厂长 |
百泰公司 |
20人 |
百泰公司总经理 |
精尾综合厂 |
80人 |
精尾综合厂厂长 |
检化中心 |
20人 |
检化中心主任 |
运输部 |
50人 |
运输部经理 |
3矿及周围环境情况
德兴铜矿位于德兴市泗洲镇,矿区总面积43km2,职工约9581人。现已形成13万t/d采选综合生产能力。有采、选共五大主流程生产单位,有机电、运输、建筑等多个经营单位。矿区属中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年平均降雨量1782.4mm,年最大降雨量2532.2mm,日最大降雨量为331mm,主导风向北偏东,夏季为西南风,平均风速为1.5m/s,年平均相对湿度81.4%,最高温度41.2。C,最低温度为-11。C。
3.1矿危险废物储存情况
表3 危险废物产生概况
序号 |
废物名称 |
废物代码 |
废物类别 |
有害物质名称 及含量 |
物理性状 |
危险特性 |
上年度产生量(吨) |
来源 及产生工序 |
1 |
废油 |
900-249-08 |
HW08废矿物油 |
密度0.78 g/cm3 |
L |
易燃性 |
350.705 |
设备维护 |
2 |
油泥 |
900-210-08 |
HW08废矿物油 |
密度1.2 g/cm3 |
S |
易燃性 |
0.12 |
废油再生 |
3 |
煤焦油 |
450-001-11 |
HW11精(蒸)馏残渣 |
密度0.95-1.10g./cm3 |
S |
易燃性 |
2.77 |
煤气发生炉 |
4 |
药剂渣 |
265-103-13 |
HW13 |
S |
毒性 |
6 |
药剂渣 |
|
5 |
铅泥 |
900-041-49 |
HW49 |
含铅 |
S |
毒性 |
2.28 |
堆浸电积工序 |
6 |
隔油渣 |
900-210-08 |
HW08 |
S |
易燃性 |
0.047 |
废水处理工序产生 |
|
7 |
||||||||
8 |
||||||||
合计 |
361.922 |
— |
4事故分级
4.1按照一次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人数、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1)一般事故(Ⅳ级):发生急性职业病5人以下的;
2)较大事故(Ⅲ级):发生急性职业病5人以上、10以下的;
3)重大事故(Ⅱ级):发生急性职业病11人以上、50人以下的,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4)特大事故(Ⅰ级):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的,或者死亡5人以上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4.2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或环境事故,事故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黄色预警(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或环境事故,事故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橙色预警(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或环境事故,事故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红色预警(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大以上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或环境事故,事故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
5预防和预警
5.1预防工作
各职能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职责要求和职能分工,切实做好职业病危害、环境事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1)建立危险源、污染源管理台帐。加强对各类中间物料、易至毒岗位的管理,掌握我矿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和职业病危害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2预警
1)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已发生并有可能增大时、已发生的中毒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进入预警状态。
2)进入预警状态后,发出矿预警通知,同时由组长决定是否通知地方政府环保管理机构。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按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5.4针对以上可能发生的事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5.4.1收容法:对于大型泄露,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5.4.2吸附法:对于大型泄露,可采用含沙泥土吸附;
5.4.3覆盖法:对于易燃油品泄漏,为降低其在大气中的蒸发速度,预防火灾发生,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5.4.4围堤堵截,筑提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储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从明沟外流
5.4.5废弃物的最终处置,收容的废油,吸附了废油的含沙泥土以及被污染的覆盖物等废弃物应在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环保法规进行最终处置,以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大。
6 应急响应
6.1报警程序
发生危险废物污染事故,或出现重大事故征兆、险情时,当班人员应立即向值班领导报警;值班领导接到报警后,记录好报告人的姓名与单位、报告时间、事故简况、接报人等情况,随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汇报。
6.2应急预案的启动
接警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和专家组根据事故状态,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符合矿级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的,由总指挥发布事故应急救援令,启动预案,并报告当地上级主管部门事故灾难情况。
6.3现场应急救援
6.3.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
(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包括各工作组组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专家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3)、迅速召开现场救援会议,会议成员包括指挥部人员、专家组、事故单位负责人等,在简要听取事故单位负责人对有关事故情况、救援方案、救援进展的汇报后,即刻研究改进救援措施,制定救援方案,加快救援进度。
6.3.2应急人员进入
(1)、现场警戒组进入场内负责疏散、警戒、现场保护。将危险废物污染区域设定为危险区,在此范围内,对通往受污染区域的各道路设立安全警戒区,禁止非救援人员及车辆来往;迅速撤离警戒区内非救援人员,并做好疏散人员的清点、登记工作。
(2)、医疗救护组进入场内开始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后,立即送职工医院急救。如医院救治条件不具备的,及时护送转上级医院。
(3)、技术监测组人员进入场内,对受污染区域废水沟排口进行废水监测,密切注视污染情况,为污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4)、工艺控制组实施控制、回收、中和等措施。
(5)、工程抢险组在工艺控制组的配合下,实施泄漏点的堵源控制措施。
(6)、救援队伍由生产运营部迅速召集救援队员在矿办公大楼门口集合。接到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参加救援。
6.3.3应急物资进入
物资保障组调集救援物资进入场内,不足部分由生态环境部紧急调集。并由行政工作部随时调集以下车辆:
(1)、指挥车辆:2辆,待命地点为矿办公大楼门口。
(2)、物资运输车辆:运输部运输车4辆,待命地点为矿供应销售部大院。
(3)、救援队伍人员运送车辆:运输部班车3辆,待命地点为矿办公大楼门口。
6.3.4处理方案实施
(1)、确认危险废物污染部位及污染情况、污染范围。
(2)、在受污染区域外围用沙包、防雨棚布设立隔离区,防止危险废物与水混合后流入外排水沟外排。
(3)、严密监控危险废物污染位置的周边环境变化,包括土壤、水源受污染情况。
(4)、在监测周边环境的同时对泄漏出的危险废物进行回收。
(5)、如有危险废物泄漏入周边的水源,则对被污染区域水源进行围堵,对水源上游进行改道,防止污染扩大。
6.3.5紧急撤离
当采取以上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并危及人身安全,经专家组确认,由现场总指挥下达救援人员紧急撤离命令。
6.4应急扩大
依据对现场事故的判断,当事故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很广,矿没有能力控制和解决,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力量加入时,由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向上级主管部门发出求援。
当上级主管部门介入时,矿应急救援队伍全面服从上级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认真做好各项衔接工作。
7应急预案关闭
在事故基本得到控制,现场危险因素基本消除,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家组共同确认,符合事故救援状态解除条件时,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总指挥宣布关闭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和特大事故处理完毕,根据上级应急机构决定,结束应急工作。
8后期处置
8.1现场清理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现场清理小组,由生产副矿长任组长,成员为安防部、生态环境部、生产部、机动部、事故部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制定清理方案,明确注意事项,防止在清理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事故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8.2生产设施恢复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设施恢复小组,由生产副矿长任组长,成员为生产运营部、机动能源部、事故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设施恢复方案,事故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机电部协助。
8.3善后处理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善后处理小组,由生产副矿长任组长,成员为矿行政工作部、企管部、安防部、生态环境部、事故部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和污染理赔工作。
8.4事故调查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由生产副矿长任组长,成员为安防部、生态环境部、生产部、机动部等部门负责人。负责开展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组织进行事故调查。
8.5总结评审报告
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召开总结评审会,总结事故应急救援情况,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效果,为修改预案提出建议。并由应急救援办公室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9保障措施
9.1技术保障
由从事危险废物生产、使用、储存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经验,并获得化工专业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以及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为现场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指导;生态环境部与危险废物产生车间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技术档案。
9.2资金保障
事故部门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和现场储备物资的损耗情况,及时向计划部、生产运营部、机动部、安防部、生态环境部、供应销售部等部门申报采购、更新计划,财务部从资金上予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缺多少补多少,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9.3通信保障
矿建立通讯系统定期检查、维护制度,保证应急救援通讯系统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经警中心、相关单位要加强24小时的值班检查,确保应急救援通讯畅通。生态环境部与矿行政工作部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含专家组)通讯录。
9.4交通保障
矿行政工作部小车队和生产运营部部要保持一定数量安全系数高、性能好的车辆,确保处于良好状态,并制定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以保证应急救援的运输需要。经警中心制定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9.5医疗保障
职工医院要贯彻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治疗的原则,配备必要的急救医药和器材,并制定医护人员的应急准备措施,以保证应急救援现场急救的需要。
9.6救援物资保障
分厂和仓库要储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职工医院、供应销售部、运输部要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紧急调拨措施,保证救援物资的随时调拨。(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清单)
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台帐 |
|||||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存放位置/部门 |
保存情况 |
备注 |
1 |
担架 |
1副 |
职工医院 |
良好 |
|
2 |
急救氧气瓶 |
3瓶 |
职工医院 |
良好 |
|
3 |
急救医药箱 |
3套 |
职工医院 |
良好 |
|
4 |
伤员急救车辆 |
3辆 |
职工医院 |
良好 |
|
5 |
安全带 |
7套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6 |
大气污染检测仪 |
1套 |
检化中心 |
良好 |
|
7 |
土壤污染检测仪 |
1套 |
检化中心 |
良好 |
|
8 |
水污染检测仪 |
1套 |
检化中心 |
良好 |
|
9 |
应急救援用沙袋 |
300个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0 |
应急救援运输车 |
4辆 |
运输部 |
良好 |
|
11 |
应急救援指挥车 |
2辆 |
行政工作部 |
良好 |
|
12 |
应急救援用工具(锄头) |
15把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3 |
应急救援用工具(铁铲) |
15瓶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4 |
灭火器 |
280瓶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5 |
应急救援用防毒面具 |
30副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6 |
消防栓 |
16墩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7 |
安全灯 |
15套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8 |
电压测量仪 |
5套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
19 |
隔水蓬布8m c 25m |
5床 |
供应销售部 |
良好 |
10宣传、培训与演习
10.1宣传教育
为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故能力,通过班组学习、培训等形式,对全矿职工及周边群众进行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基本防护、泄漏波及范围、撤离方法等知识的传播。
10.2培训
10.2.1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培训
由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对矿部应急救援指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产生、储存危险废物的车间针对本预案的特定要求,负责对有关应急救援指挥人员进行培训。
10.2.2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训练
根据应急救援目标的特点,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训练。对于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参与救援的预案,开展协同能力的训练。
10.3演习
桌面演习,每二年进行一次。
实战演练有计划地适时进行。
10.4预案管理
由矿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完善和资料管理工作。预案的修订每两年进行一次。
10.5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起实施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
二〇一八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