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饶市德兴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
公开平台: 德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分 类: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
发布机构: 上饶市德兴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18年12月28日
标 题: 德兴市德邦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18年12月28日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德兴市德邦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德兴市德邦化工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目的

在本公司危化品发生泄漏或发生火灾事故后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阻止和控制污染物向周边的无序排放,最大可能的避免对公共环境(大气、水体)造成的污染冲击。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仅适用本公司使用、储存危化品车间岗位、仓库等发生危化品泄漏或发生火灾事故防治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主要包括:

(1)I级安全生产事故:超出公司应急处置能力的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上 级部门要求公司配合进行处置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2)II级安全生产事故:超出公司二个部门应急处置能力,或涉及公司两个以上部门需公司统一指挥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3)III级安全生产事故:公司车间部门能够应急处置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车间部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按照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对事故进行适当的分级。

2   本公司基本情况

2.1  企业简介

德兴市德邦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原位于德兴市富家坞铜矿西区,由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到场地太小及与周边企业安全防护间距等因素影响,通过多方考察并采纳有关化工专家的建议,决定选址于德兴市香屯工业园区,投资4800万元,设立6600吨HFC等精细化学品异地搬迁改扩建项目。现占地面积60余亩,厂区东面为香屯工业园区220KV变电站;西面为金德铅业与其间距260m中间相隔道路、空地、铁路;南面为山地;北面为明远化工厂与其间距160m,中间相隔园区大道;厂址地理位置东经11723ˊ ,北纬2917ˊ ,距离德兴市区10公里,距西侧面的乐安河约1.5公里,附近区域1km无居民房,区域内无珍希动植物资源,无名胜古迹和各类保护区等特殊敏感点;德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压1009.4hPa,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正北风,年最大风速为1.4m/s。

厂区地形呈长方形,按其功能划分为四个区:即办公区、生产区、贮罐区、公用辅助区,其中生产区域的建筑设施由厂区中央主干道划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分从东北侧起依次为五金仓库、丙类物品仓库和发配车间、生产车间四、甲类仓库、污水处理站;西北部分从东南起依次为锅炉房、成品仓库、生产车间三、生产车间二、生产车间一、事故应急池、贮罐区、液氯仓库。现在职员工100余人,四班三运转制,其中倒班人数70人。公司设有生产部、安环部、质保部、动力部、销售部、采供部、后勤部、财务部、办公室九个职能部门。

3  环境污染风险情况和环境影响

3.1  环境污染风险情况

公司主要是以液氯、氢氧化钠、氢气、盐酸、硫酸、双氧水、氯酸钠、对硝基氯化苯、三氯化铁等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学品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存在液氯、废渣、废水等环境因素。

3.1.1  生产装置概述

   生产工艺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污水处理采用生物氧化生化处理;工艺废气采用集气罩后通过水吸收、碱液吸收,锅炉烟气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 旋流板脱硫”处理;固废通过厂家回收利用、送资质部门、综合利用等方式处理。

3.1.2   生产工艺流程

3.4-二氯苯胺工艺流程、物料平衡及污染源分布图

5-氨基-6-氯邻甲酚工艺流程、物料平衡及污染源分布图

3.1.3  主要危险源及事故类别

本公司危化品危险源主要包括有:危险品仓库,危化品生产装置、设备,使用的剧毒化学品等。易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有:危化品的火灾、爆炸事故,危化品泄露事故,危化品中毒事故,危化品设备安全事故等。

3.1.4  公司危化品情况

公司主要生产有3.4-二氯苯胺(2000t/a)、5-氨基-5-氯邻甲酚(300t/a)。主要危险品有:液氯正常储备量为20吨。

3.1.5  主要区域及重点目标

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4个危险场所为重大危险源:

1#目标:液氯仓库

2#目标:贮罐区

3#目标:甲类仓库

4#目标:生产3.4-二氯苯胺车间

3.1.6  发生事故部位、级别、可波及范围

事故发生部位

波及范围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1#目标:

厂区

周边界区

2#目标:

厂区

周边界区

3#目标:

厂区

周边界区

4#目标:

厂区

周边界区

环境保护目标

公司各项污染处理设施完善,运作规范,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

5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职责

5.1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1.1 本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5.1.2 夜间紧急指挥系统,由夜间值班领导组成临时指挥系统,在公司指挥系统人员未到之前行使指挥系统职责、权力,并负责向公司指挥系统汇报事故、抢险有关情况。各救援小组在临时指挥系统的指挥下按常规运行,直至指挥领导小组人员赶到。

5.1.3 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5.1.3.1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

5.1.3.2 全盘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救援行动,善后处理,恢复生产。

5.1.3.4 负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的情况。

5.1.3.5 负责组织或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整改。

5.1.4 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

组  长:蒋炎阳

副组长: 琚小满

成  员:  吴增强  宁家寿  郑正红  封祥寿

        伍建新  范秀祥

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琚小满

日常管理机构成员:生产部 安环部 机修车间 办公室 采购部

现场指挥部设在生产部

现场总指挥:蔡永勇

5.2 组织体系框架的概述

5.2.1 报警与通知

    一旦公司人员发现紧急情况,经现场确认为泄漏、火灾或环境污染等危险事故,要立即使用其通讯手段报告现场值班领导,值班领导要立即向全公司发布应急救援报警,同时向指挥部成员报告,启动紧急响应系统,报告流程见5.2.2报告程序图,指挥部根据应急类型、事故严重程度、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后勤部接到指挥部命令后,应立即派人到公司门口引导消防或救护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5.2.2  事故处置基本程序

6  应急设施与物资

6.1 应急设施与物资的准备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工艺的特点及产品的特性,贮罐区设有围堰,同时设有应急池、相应的消防设施、堵漏工具,防护用品,以保证现场处理人员的第一时间启用。

6.2 应急设施的启用程序

 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情况,所在岗位人员即时启用岗位应急设施,关闭应急事故池排放阀门,封堵废水可能流入的总排管道,阻止废水流入外部环境,在指挥部的指挥下,供应部门即时迅速提供补充物资,以满足救援需要。

7  报警、联络、信息发布方式

根据公司的实际,公司采取如下的通讯联络、报警方式:

7.1  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公司内危化品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虚拟网)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的情况通过公司的通讯系统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的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单位发布警报信息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信息,事态紧急严重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及周边单位负责人,提出要求撤离疏散或者请求帮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7.2  24小时内部、外部有效的通讯手段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的内外部通讯工具,24小时必须开机,不得擅自更换电话,特殊情况下更换电话,必须在更换之日起48小时向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或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8  应急响应

8.1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车间岗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扑救,抢救人员和财产,控制事故蔓延,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的发生(祥见5.2.2处理程序)

事故发生地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须做好标志,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处置程序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值班长、市消防队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态恶化。

(2)值班长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要求查明原因,同时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通知指挥部及消防队和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3)指挥部成员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上级公安、安监、劳动、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如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4)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地、爆炸或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物料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5)义务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佩戴好防毒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伤亡、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受伤及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

(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7)生产部应立即做出停车决定,各值班长、各岗位主操作工接命令后应迅速按停车程序停机。

(8)后勤部到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同时配合消防队、救护伤员和救援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9)如有毒物泄漏,指挥部成员应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及时通知扩散区域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

(10)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在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各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同时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11)夜间发生事故,由公司值班人员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指挥事故的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8.2 组织救援

8.2.1 预案的启动

事故发生地向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应立即发布启动命令,并迅速组织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本预案。

8.2.2 指挥协调

    应急预案一旦启动,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启动各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预案,采取各项应急措施,组织本部门的应急队伍增援,参加事故抢险和调查处理工作。

8.2.3 现场处置

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决策,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应急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成员单位和应急队伍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8.2.4组织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厂各类重大事故的救援及处置。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任务分工如下:

(1)通信联络队:由生产部、后勤部、质控部组成,每部出一人。负责人:生产部部长。担负各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2)消防队:公司生产部、安环部、动力部组成义务消防队。负责人:安环部长。担负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

(3)治安队:由后勤部组成,共4人。负责人:后勤部部长。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

(4)物资供应队:由销售、采供部组成,共2人。负责人:经营副总经理。担负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                                               

8.2.5 其他要求

(1)现场指挥和救援队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

(2)对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大量泄露的事故救援,应使用防爆器材工具,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铁钉的鞋和化纤衣物,手机应关机。

(3)对具有有毒物质的泄露事故救援,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对皮肤有害的物质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4)事故污染区域应有明显标志。              

9   应急结束和善后处理

当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由指挥部做出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的决定。同时要妥善处理善后工作,消除事故影响,保证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事故调查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10   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合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质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和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设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4、对全厂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

5、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

(2)消防队:24小时值班制;消防器材配备:灭火器、防毒面具、沙土。消防队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全副武装到达毒区,按调度指挥实施抢救等工作。

(3)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4)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研究应急救援工作。

(5)事故调查制度: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及制定整改落实措施。

(6)总结评比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同表彰奖励。

(7)相关活动记录应予保存。

11  符则

11.1 随机情况的应变

     本《预案》是对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9.2本预案由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9.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德兴市德邦化工有限公司

                                       2017年1月1日

附件一: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组织图:

附件二:               应急救援信号规定

1、公司内部应急救援有关人员电话

部  门

职  务

姓  名

办公室电话

手机号码

公  司

总经理

蒋炎阳

7819717

15970379299

公  司

生产厂长

祝积慧


15779385556

公  司

行政办公室

琚小满

7819719

15270081156

安环部

部    长

吴增强


18873977664

办公室


叶淑芬

7819719

15946885753

质保部

主    任

黄忠实


13979384655

仓库

主    任

伍建新


15179373837

生产部

车间主任

郑正红


18770882232

生产部

车间主任

封祥寿


15170339533

技术中心

总工

孙海俊


15270081156

财务部


陈俊毅

7819716

18270317582

2、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当内部救援力量无力控制事故时快速请求外部支援。

火警:119          急救:120

德兴市环境保护局:0793-7751138

德兴市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0793-7526939

附件三:事故处理:

1、事故现场区域划分及要求

根据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与事故源位置,划分为中心区域,事故波及事故可能影响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米的 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区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转移其它危化品、消除渗漏的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救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

(2)事故波及区域。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米的区域。该区域空气浓度较高,作用时间长,有可能发生人员中毒。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并视情况考虑是否疏散转移人员。  

(3)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消剂量危化品危害。该区的工作重点是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思想情绪,做好基本应急准备。

2、危化品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程序

(1)防护根据泄漏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询问有关情况:遇险人员、储存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扩散范围

(3)侦察监测:搜遇险人员,监测泄漏物质,判断风向,确认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确定攻防路线及周围情况。

(4)警戒:将警戒区域划分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合理设置出入口

(5)救生:组成抢救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危险区域采取正确的方式将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现场急救,重伤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启动岗位喷淋、蒸汽、灭火器等灭火设施;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汽幕,采用雾状射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如易燃气体泄漏必须采取防爆措施,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具体方法

A、罐体:砂眼(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封胶);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封胶);

B、管道:砂眼(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封堵套管堵漏);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封胶);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封胶);

C、阀门: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D、法兰: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8)输转:利用工艺措施倒灌或放空;转移较危险的瓶罐。

(9)救护:

A、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上风方向空气物污染地区;

B、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C、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D、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A、洗消对象:轻度中毒人员,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之前,消防和其他抢险人员

B、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污染。

C、将泄漏物及时疏入应急池。

(11)清理

A、用喷雾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液)

B、清点人员、救援器材

(12)警示

A、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救援位置;

B、严格控制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

C、严格控制进入重危区内的实施抢险作业人员的数量;

D、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下风口、下水道、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

E、谨慎使用点火方法;

附件四:                   公司应急救援资源

1.空气呼吸器:2套

2.气密服:3套

3.防毒面具:10套

4.木楔子:足量

5.防爆手电:足量

6.盲板:足量

7.警戒灯:足量

8消防水带:足量

9.各类灭火器:足量

10.叉车:1辆

11.各类中和物品:足量

附件五:公司各车间应急救援预案

压力容器设备的爆炸应急预案

1.目的
    本程序是为了确定本公司的压力容器设备爆炸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环境影响。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本公司区域内有可能发生压力容器设备爆炸的紧急情况。
3.职责
    3.1安环部负责定期公司内对消防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发生爆炸或爆炸时组织救护工作,

3.2办公室负责与消防、医疗等单位的紧急联系,组织抢救工作。
    3.3设备部对压力容器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隐患,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对压力容器设备及相应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开出整改通知书,限期相关部门整改完成,并通报安全委员会。
4.工作程序
    4.1应急准备(预防措施)
    a)设备部(办公室协助)负责对压力容器设备的维保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增强其自防自救能力。
    b)安环部对消防器材及设施定期检查其数量及完好性,并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
    c)设备部负责对压力容器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记录,发现隐患,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d)设备部负责每半年定期组织一次对主要电器设施、电路干线的安全检查并作好相应记录,以减少隐患。
    4.2应急响应
    a)爆炸发生时,发现人员应根据发生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先将此信息传递给公司的安全生产监督负责人,或者直接向消防队和救护中心报警。
内部报警电话:  徐美祖15070325543

外部报警电话:消防报警119;救护中心120

b)爆炸发生时,设备管理负责人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

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c)安全生产监督负责人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

 4.3纠正与完善
   a)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小组(其他部门协助)应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事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将事故分析与处理报告通报上级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b)由安环部组织对本程序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液氯气化站液氯钢瓶泄漏应急处理预案

1、指挥机构

本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并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指挥部设在生产副总经理办公室。

2、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1)负责本单位的“预案”的制订和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回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经营副总经理:

(1)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2)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生产厂长:

(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

(2)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3)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4)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办公室: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动力部部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后勤部部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3.应急处理措施

生产岗位人员发现液氯钢瓶泄漏,立即向车间值班长报告,车间

班长接到通知后,立即联系叉车并组织车间人员从上风向将钢瓶取下,放入应急处理池中。同时,通知车间主任及公司环保副总、生产副总、公司总经理。以便环保领导小组进一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向上级环保及政府部门汇报,应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程序,立即汇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要带好呼吸器。

3.3根据应急处理池内的PH值加入片碱,保持池内水的PH在9以上,坚决防止氯气外泄。

3.4根据应急池内鼓泡情况,确认应急池内的钢瓶内液氯完全泄掉,液氯完全泄掉后调整,加入盐酸调节池内PH在6—9。

3.5将钢瓶从应急池中取出,记录好泄漏钢瓶,以便联系维修或更换。


附件下载
  • 上篇:
  • 下篇:
联系我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