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饶市德兴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修复、人居环境建设
公开平台: 德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分 类: 生态建设、生态修复、人居环境建设
发布机构: 上饶市德兴生态环境局 发文日期: 2024年08月12日
标 题: 德兴:为绿水青山添“颜值”增“价值”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4年08月12日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德兴:为绿水青山添“颜值”增“价值”

漫步在曲径通幽、苍翠碧绿的洎水河畔,鱼成群,水如镜,赏心悦目;行走在阡陌纵横、沃野千里的黄柏“粮仓”,稻微黄,鹇翩跹,相映成趣;徜徉在云霞蒸蔚、峰峦叠嶂的大茅山深处,树参天,竹俊俏,风景如画……

近年来,德兴市人大常委会以增强城市未来发展优势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以督压责、以督促改、以督促效,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交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的群众满意答卷。

赴实地——看“百里泛清波”

水是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源于大茅山主峰的马溪蜿蜒至德兴市绕二镇和广信区华坛山镇交界处的开阔地带,汇集上游桐西水,形成了碧波荡漾的双溪湖。这里,就是德兴市城区及周边十万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然而,受上游群众生活污水排放、本地村民毒鱼、炸鱼等因素影响,水质安全面临挑战,群众反映强烈。上饶市、德兴市两级人大代表先后就水源地保护向本级常委会提出建议。

百姓事,心上事。

致力水源地保护,德兴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双溪水库上游广信区,与当地人大常委会一道,就做好双溪水库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风险与应急能力建设、河道非法采砂等工作进行协商,推动上游村民生活污水管网项目建设加速和养殖场项目关闭,从源头拧紧水质“安全阀”。

致力本地污染源治理,德兴市人大常委会以“环保德兴行”为契机,深入园区企业,实地推动相关部门全面提升园区“一企一管”在线监测等管理措施,在涉磷、涉铊企业出水排放口增设除磷、除铊设备,多措并举监督企业按要求达标纳管;连续三年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

致力水域生态保护,德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决定》,推动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涵盖政府办、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10个部门在内的渔业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实地调研各乡镇街道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具体举措,鼓励民间自主成立渔业资源保护协会,督促各地开展增殖放流、建立水域生态修复机制。

吹尽黄沙始到金。2023年,德兴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95%,全市国考断面总磷平均浓度为0.048mg/L,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

盯问题——督“千山翠欲颦”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谋项目,深入开展林业资源摸底、林地流转、林木收储等工作,努力把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24年7月6日,在江西德兴国家储备林项目座谈会上,江西省人大代表、德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武军面对中林集团考察人员如是说。

德兴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显著,森林覆盖率达76.2%,全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2238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7%,德兴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

擦亮绿色底色,方能提升发展成色。

依据《江西省林长制条例》规定,德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了全市林长制工作调研,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林长制实施情况的报告》,推动市政府履行将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纳入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有效遏制了非法侵占林地、毁林开垦、乱砍滥伐林木等现象发生,推动油茶、毛竹等绿色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历史遗留老窿硐和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德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人员持续紧盯问题、主动靠前履职,多次深入矿山、尾矿库开展实地调研,并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汇报,提出“强化生态环境修复,深入实施矿山复垦复绿”的审议意见,督促政府和企业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主体责任,实现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常态监督有长效。截至目前,德兴全市已成功申报国家森林乡村1个,建成省级森林乡村5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家;创建绿色矿山14家,全面完成358个历史遗留老窿硐和48个废弃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总面积达14054.55亩。

出硬招——还“万顷霜稻黄”

粮食安全,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

面对农村日益严峻的农田抛荒现象,德兴市人大审时度势,经市委同意后,研定从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职责入手,依法制定出台《防止农田抛荒的决定》,从2023年1月1日开始为期三年的专项监督。

“无人耕种的,要通过土地托管、代种代耕等措施,保证地有人种。”德兴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市乡两级政府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破损机耕道改造,种植技术指导、防止野猪残害农作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对现有抛荒农田进行有效处置。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行动。

龙头山乡将桂湖村因洪水造成的210亩抛荒农田整治后免费留转给种粮大户;花桥镇昭林村由村委会出面对大目源自然村约50亩抛荒农田先行代耕代种,收益纳入村委会集体经济;绕二镇花林村制定流转抛荒农田三年免租的优惠政策;万村乡对流转偏远山坞抛荒田的种粮大户给予交通运输补助;黄柏乡以总结大会的形式对消灭常年性抛荒农田的村居和种粮大户进行表彰……

“投入整治的钱,三年就能回本,后续有赚头。”在免田租、发放育秧奖励等多重优惠政策鼓励下,德兴市泗洲镇中洲村村民余明根主动流转并整治了竹家边约80亩多年抛荒农田。据统计,自《防止农田抛荒的决定》实施以来,全市主动流转并整治抛荒农田的种粮大户有50余人,总面积近6000亩。

实践证明,让“耕者有其利”是破解农田抛荒的关键。

与此同时,德兴市人大常委会依据农事时节,每年分两次组织相关人员赴各乡镇街道、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督查,听取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种粮大户等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纳入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年度考核等方式,持续对防止农田抛荒工作进行跟踪问效。

附件下载
  • 上篇:
  • 下篇:
联系我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