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文件>政府文件
公开平台: 德兴市政府门户网站 分 类: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德兴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1年04月20日
标 题: 德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文件编号: 德府发〔2021〕1号 成文日期: 2021年04月20日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德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德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德府发〔2021〕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大茅山集团公司,大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现将《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4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总体要求

第四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构建创新体系上勇争先

第五章大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

第一节加大各层次人才引培力度

第二节完善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建设

第三节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章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第一节加大创新攻坚行动

第二节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第七章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第一节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第二节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第三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勇争先

第八章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章完善民生水利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完善现代能源体系

第四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转型升级上勇争先

第十二章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第一节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第二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十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着力壮大有色金属首位产业集群

第二节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第三节培育壮大“N”个特色和新兴产业

第十四章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

第一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第二节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

第三节全面提升园区支撑能力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第二节推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

第三节发展研学旅游与大健康产业

第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二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节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勇争先

第十七章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节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第二节积极发展优特产业

第三节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第四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十八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节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二节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

第十九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持续推进秀美农村建设

第二节提高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

第三节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四节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第六篇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勇争先

第二十章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第一节不断提高供给体系水平

第二节不断激发消费需求

第二十一章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第一节引导优势产业开展国际合作

第二节畅通产业要素循环

第二十二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第一节强化招商引资

第二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七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增强发展活力上作示范

第二十三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二十四章提升重点领域治理能力

第一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二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十五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节深化简政放权改革

第二节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第八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绿色发展上作示范

第二十六章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第一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第二节建立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十七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第二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节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第二十八章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九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促进城乡协调上作示范

第二十九章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第一节有序推进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

第二节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与职责

第三节健全空间分类管控政策

第三十章促进县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第二节打造宜居城市

第三节建设美丽集镇

第三十一章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第二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三节建设“一河两岸”城市慢行步道系统

第四节促进城区人口快速集聚

第十篇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建设幸福德兴上作示范

第三十二章全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一节着力促进稳就业保用工

第二节着力搭建两大就业平台

第三节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第四节强化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十三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第三节建立人均生活标准科学动态调整机制

第四节保障特殊人群基本权益

第三十四章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一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二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第三节优化发展普通高中

第四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

第五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五章完善医疗与公共卫生保障体系

第一节全面推进“健康德兴”建设

第二节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

第三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四节强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三十六章全面提升养老托育服务能力

第一节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第二节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第三节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

第十一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在建设平安德兴上作示范

第三十七章加强平安德兴建设

第一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第三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三十八章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一节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二节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第三节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十九章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节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第二节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第三节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

第十二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四十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四十一章健全协同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第四十二章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强化责任落实

第二节实施跟踪监督 126


“十四五”时期是德兴在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奠基期。根据《中共德兴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是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专项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抓住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迈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十四五时期开启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上饶市前列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5.96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7.6%,人均生产总值超50000元,财政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年均增长10.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8.5%,经济发展质量全面向好。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9:41:50.1调整为2020年的12.5355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122.9亿元增加为2020年的279.2亿元,年均增长17.83%;有色金属、大健康、先进机械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25.8亿元,利润达10.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0.9%和76.3%。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环保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态势。积极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工作。乐安河流域(德兴段)重金属污染治理三期工程、四期工程均已竣工。稳步推进矿山修复与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截至2020年,共修复受污染土壤总面积1912亩,获评江西省首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已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17座,绿色矿山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在上饶市率先实行了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第三方治理,实现全市乡镇(街道)、自然村(居)两个“全域一体化”覆盖率100%。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农村“垃圾兑换银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清单。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基本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深入开展了城市功能与品质三年提升行动,先后改造里弄小巷300条,完善老城区小游园布局9个,改造建设污水管网130.8公里,完成棚改7769户,70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共完成新农村建设点1608个,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三年扫一遍”目标,深入开展绿色殡葬改革,大力推动宅基地改革,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荣获江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攀升、乡村振兴持续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6782元、11748元上升为2020年的39034元、18154元,分别增长45.75%54.53%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对外交通“三高三铁”格局基本形成;国省干线路网和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公路网进一步完善,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卓有成效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继续拓展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多次成功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县,其中2020年获得上饶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第一名;绿色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返乡创业促进脱贫攻坚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先后完成15个乡镇街道93个村(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际利用外资2015年的3950万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7705万美元,增长93.6%。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成为上饶首个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县()。积极参加赣港会”“赣深会,全面对接浙江,积极融入浙赣两省边际合作示范区。

——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为。大力实施“五个一体化和一个免费”政策,民生保障支出稳步提升精准识别全市城镇贫困户1113户、1802人,全市28767861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6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同时扎实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坚持“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达31.5万平方米,总投资9.2亿元。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改薄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动城区中小学扩容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华德文化名城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

——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市域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建立了综治“三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香屯“老娘舅”服务队、海口“问问室”工作机制和“三勤合一”联合执法机制;稳步推进网格化管理提升工作;统筹推进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等荣誉。

我市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伟力,必须始终不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符合党中央精神,符合省委和上饶市委要求,切合德兴实际,顺应人民期盼,必须一以贯之、持续奋斗;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示了德兴人民忠诚执着、奋发有为、勤劳智慧的优良品质和时代风貌,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凝心聚力抓发展,团结奋进破难题,敢想敢干闯新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德兴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十三五”累计

或年均增长(%)

属性

完成情况

实现值

规划目标

实现值

规划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50

166

210

7.6

8.5

预期性

接近

财政总收入

(亿元)

33.1

40.8

60

4.3

12.6

预期性

接近

500万元以上固定

资产投资(亿元)

132

220

10.08

10.76

预期性

基本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3.1

68.46

75

10.62

11.72

预期性

接近完成

出口总额

(亿美元)

1.27

0.45

1.51

[-0.65]

3.5

预期性

政策调整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3950

7705

7705

14.87

9

预期性

完成

三产比例

%)

8.9:41:50.1

12.5:35:52.5

5.5:51.5:43

预期性

不予评估

互联网普及率(%)

50

75

80

[25]

[30]

预期性

接近完成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1.6

1.5

2%

[0.4]

预期性

不予评估

城镇化率

%)

55.28

60.18

60

[4.9]

[4.72]

预期性

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782

39034

41207

7.99

9

预期性

接近完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748

18154

19000

9.1

10

预期性

接近完成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0.52

0.387

[2.3]

预期性

不予评估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人数(万人)

16.8

21.34

18.86

[4.54]

[2.06]

预期性

完成

人均预期寿命

(岁)

73

76.7

74.5

[3.7]

[1.5]

预期性

完成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11.03

11

[0.3]

约束性

完成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万人)

0.0837

[0.7861]

约束性

完成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万套)

0.2123

0.4

[0.7769]

约束性

完成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万亩)

3.6

1

约束性

保障发展

万元GDP用水量

(吨)

185

94.8

156

[-33.3]

[-29]

约束性

完成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比重(%)

10

12

[2]

约束性

不予评估

单位GDP能耗降低

%)

3.89

约束性

完成

单位GDP二氧化碳

排放降低(%)

31.03

约束性

完成

森林

发展

森林覆盖率

%)

76.2

76.32

76.8

[0.12]

[0.6]

约束性

稳中有升

森林蓄积

(万立米)

960

1329

1180

[369]

[220]

约束性

完成

地表

水质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100

0

0

约束性

完成

空气

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7

19.1

[-

22.4]

[-20]

约束性

完成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100

99.5

[97.5]

[97]

约束性

完成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

处理率(%)

85

95.18

90

[10.18]

[5]

约束性

完成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00

98

[10]

[5]

约束性

完成

主要

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1.08

0.7

[8.7]

[4.3]

约束性

完成

氨氮

3.31

0.6

[10.9]

[3.8]

约束性

完成

二氧化硫

2866.128

2212.308

2808.81

[-25.95]

[-2.0]

约束性

完成

氮氧化物

342.74

203.786

339.32

[-40.54]

[-1.0]

约束性

完成

注:1.[]表示累计提高或下降数;2.部分指标因统计口径限制,不予评估。


第二章发展环境

我市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相互激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德兴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我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总体有利环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将更加凸显,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省在航空、虚拟现实、移动物联网、硅衬底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已取得先发优势,为实现“变道超车”“换车超车”增添了新动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着力把赣东北打造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承接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国际文化旅游和康养休闲胜地和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这些都为德兴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市发展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一带一路”、长三角、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等国家、省、上饶市区域战略为我市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二是德兴老牌工业城市,金山银城铜都的品牌,以及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产业变革和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契机;四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为我市集聚大人流、促进大发展带来了更大机遇;五是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日益显现,“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各行各业,生态价值产品转换机制不断完善,以生态、文旅、研学、康养等为主的幸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推动我市绿色崛起打下坚实基础;六是德兴金矿储备在国内名列前茅,兼有成熟的黄金产业链,黄金珠宝产业大有可为;七是中医药发展历史积淀深厚,既有中医药科学试训基地等基础条件,又有中医品牌德五味”等市场条件,为德兴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八是赣东北片区是江西旅游业开放升级的先导区,是全省乃至全国优质旅游发展的集聚区,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旅游联动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国内区域之间竞争更趋激烈,对我市吸引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带来挑战。德兴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市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不大、人均还有差距、经济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亟待破解,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与人民群众更高期待还有差距,同时,我市发展还面临着其它不利因素,主要是:一是稳增长和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二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经济不够繁荣,社会就业机会结构性不足,导致无法吸引人口集聚,城区人气不旺;三是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身份,特殊的地形地貌,生态环保的压力,导致发展空间受限;四是物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五是旅游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依然缓慢,人才短缺,缺乏顶层设计。

综合判断,我市发展总体上将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站在“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三章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上饶市委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弘扬大茅山精神,按照集聚大人流,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深入贯彻落实“334战略”,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有活力的“魅力山城”,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德兴篇章,奋力描绘好新时代德兴改革发展新画卷。

第四章发展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德兴将和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产业规模、科技创新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德兴;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德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德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期间,德兴要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明确“四个定位”,努力把德兴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绿色发展样板

——打造全球知名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紧抓国家多重政策叠加利好机会,发挥德兴东临杭沪苏长三角、西靠南昌城市圈、南连海西经济区、北接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优势,在“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的基础上,突出挖掘德兴市黄金资源,依托中金黄金、江西黄金、德兴黄金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提升德兴黄金加工质量和附加值,力争实现黄金期货上市交易,着力实现一个千亿级世界先进产业集群、打造一个省级黄金珠宝产业园、培育一个黄金珠宝上市公司、形成一个国际国内知名的黄金珠宝品牌的“四个一”目标。

——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在项目“引进来”“建起来”上统筹兼顾、谋划全局,构建产、加、销、游、学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围绕“511”发展布局,加快建成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和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与全国中医药大学生实习基地等“5个基地”,形成一个以中医药研发为支撑,以生产加工和交易为主攻方向的全产业链高端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中医药旅游康养城市——擦亮“健康中国,养生德兴”的城市名片。

——打造国际研学基地和休闲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一个品牌、三个产品、四个特色”发展策略。全力塑造“一个品牌”,即以德兴金矿、银矿遗址、铜矿基地为重点,做大做强德兴“金山银城铜都”城市旅游品牌;主打“三个产品”,即积极打造“矿、泉、水”三大旅游产品。“矿”是指以德兴铜矿、古银矿遗址等为主的矿山文化旅游产品;“泉”是指德兴特有的温泉养生旅游产品;“水”是指以德兴的优质水质、大茅山的峡谷水景、双溪湖、昄大峡谷和德兴凤凰湖景区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发挥“四个特色”,即构建“金、红、古、绿”四色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我市旅游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重点加强以大茅山、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和国家矿山公园为主的旅游服务集聚区域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注重融合,把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积极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全域大旅游产业发展,使德兴成为承接三清山、婺源、黄山和景德镇等地游客的差异化旅游目的地。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制,发挥高铁优势,融合发展黄山—婺源—德兴—上饶—武夷山,鄱阳湖—景德镇—德兴—衢州沿线旅游资源,共同打造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我市红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具有德兴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东开放门户先行区。以两站一场,三条线路为基础,依托德兴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加快建设香屯物流园、兴农冷链物流园、德兴东站物流园三大物流园,完善现代物流中心、建材商贸中心、汽车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业中心五大功能区,聚焦矿产资源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危货物流等重点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完善社会信用、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赣东北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全面对接浙江步伐,主动深度融入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在赣浙两省边际合作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宽开放合作渠道,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承接东部沿海高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东开放门户赣浙合作先行区。

围绕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德兴发展环境和条件,兼顾需要和可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五个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经济总量持续保持上饶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3951。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元。深入融入国家、省、上饶市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开放水平,营商环境进入全省、全国一流行列。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茅山精神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到2025年,争取将德兴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到全省第一方阵的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有效健全。到2025,力争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垃圾分类改革基本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国家和省、上饶市要求,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就业更稳定更充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体育、文化、医疗、住房、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为2.0左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千方百计扩区提质优服务,持续不断集聚城区人气,力争城区人口突破10万人。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德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法治文化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方式渠道进一步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和社区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智慧,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更有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指数全方位提升,建设市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平安德兴”。

2:德兴市“十四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期表

类别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

目标值

年均/累计增长(%)

属性

综合

质效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166

230

7左右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9.01

7左右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5

--

8左右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08

--

10左右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8.46

105

9左右

预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2.23

2.23

保持稳定

约束性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

--

--

约束性

创新

驱动

研发经费支出(亿元)

2.5

4.4

12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83

3.19

[1.36]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5

3.5

预期性

协调

发展

三产比例(%)

12.5:35:52.5

10:39:51

预期性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15

2.0

[-0.15]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18

64.18

[5]

预期性

改革

开放

进出口总额(亿元)

0.45

0.6

6左右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77

1.03

6左右

预期性

绿色

生态

耕地保有量(万亩)

26.71

确保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约束性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

按上级规定

预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3.89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31.03

按国家下达任务执行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100

100

0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76.32

76.35

保持稳定

约束性

民生

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3366

49000

8左右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2.39

每年≦4.5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3

11.7

[0.4]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

2.7

[0.2]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6.92

97.4

[0.52]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66

2.4

[1.74]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7

77.3

[0.6]

预期性

公众安全感(%)

99.0676

99.1676

[0.1]

预期性

备注:1.2020年基期值均为预期数;

2.[]为五年累计提高或下降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十三五”平均增速;

3.约束性指标具体数值按国家下达任务执行。

4、“耕地保有量”基期值待土地“三调”公布后确定。

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构建创新体系上勇争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力度促进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人才创新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全面激发全市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

第五章大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

第一节加大各层次人才引培力度

加大各层次人才引进,紧抓黄金深加工、先进机械制造、中草药加工等专业人才培育,切实推动《德兴市人才引进培育操作办法》落实落地。优化创业环境,充分利用国开行返乡创业融资扶持资金,扎实做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继续创造可借鉴、可推广的“德兴经验”。

积极打造人才创业创新平台载体。整合市内外资源,全力为企业、个人服务,力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全面完善提升企业招聘、求职政策查询、企业高管人才引进、流动人口档案管理等业务功能,集市场经济、企业所需,打造成人力资源一条龙服务的高端市场平台。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服务企业、技能为本、高端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培养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队伍。

第二节完善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的体制机制,通过“项目+资金”模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依托国家、省、上饶市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加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省、上饶市内高校、职校的合作,加强与主导产业相契合的专业建设,探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实践基地,培养一批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高级技工等,打造高水平技术团队。实施“百名硕博进德兴”、“德才回归”、“德兴英才计划”等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城市规划、企业管理、资本运作、文化创意、项目策划、科技研发等高层次紧缺人才,五年争取引进培养硕士以上及高级职称人才100人以上。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引进的重点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第三节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展创业先进典型和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营造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氛围。进一步完善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专业职称认定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开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

第六章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第一节加大创新攻坚行动

按照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和上饶市创新驱动“2211”工程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334”战略基础上,构建“1+2+N”的产业创新体系。着眼突破三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与品牌优势突出的行业“拳头产品”。

继续推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省、上饶市科技计划项目。

第二节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坚持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大优势产业创新力度,聚焦中医药新药、高端精密制造、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建设,结合国家、省、上饶市科技计划,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掌握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关键产品。支持和促进重大产业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探索“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模式,推动企业与外部研发机构合作,加快提升制造业技术扩散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第七章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第一节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深入推进实施上饶市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力争组建多个上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平台和载体、科技创新团队。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道地药材研发做好基础支撑,做好“科贷通”工作,引导企业申报专利,争创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市)。加大创业培训,支持大学生、农民工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

第二节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搭建创业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二次创业”。加强创业项目库建设,力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过100家,免费向社会公众发布。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人才培养和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领域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政府科技创新管理重点向完善规划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和提供创新服务方向转变。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传导扩散的新机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提高研究和开发R&D)经费。健全创新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企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众创空间,通过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商业楼宇等房地产资源,加快建设以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网红经济、教育培训等为主创业孵化基地,搭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模式。


第三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勇争先

“两新一重”为重点,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保证德兴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发挥基础设施“乘数效应”,促进德兴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第八章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和充电桩建设,加快提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广度和深度。积极争取5G资源布局,优先在重要交通枢纽、重要公共场所布局基站,力争“十四五”末期实现城镇农村5G网络全覆盖,实现网络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差异化5G网络应用需求。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持续推进高速光纤入户和无线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城乡有线/无线宽带“双千兆”服务能力。

加快充电桩建设速度,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在新建小区及老旧小区改造中,对专用固定车位按一定比例进行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适时开展城市内部公共快充设施布局。

专栏1 德兴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德兴市城市交通智慧化品质提升项目:包含4块建设内容:——建设河西、老车站、南门桥、铜都中学、红山社区、朱家坪、凤凰大道片区7个综合停车场及配套的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停车场总占地面积约40亩,总停车位1900个;——对全市610个公交站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改善公交候车体验,提升城市形象及文明水平;——对城市交通信号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智能优化,大幅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在城区内商住密集区布点公共充电桩,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2.泗洲光改:泗洲所有老旧线路光改。

3.李宅基站建设:李宅4G基站计划增建10座。

4.黄柏基站建设:黄柏4G基站计划增建5座。

5.城区CRAN机房建设:市区综合业务区建设不少于4个CRAN机房。

6.乡镇汇聚机房建设:所有乡镇街道及经开区建设不少于14个5G汇聚机房。

7.德兴南门电信大楼沿聚远大道办公用房建设:南门电信机房大院聚远大道沿街房屋建设。

8.德兴电信OTN网农村升级:黄柏长田新建占地60平方米机房1座。

9.德兴OTN网城区升级:银鹿工业园新建占地60平方米机房1座。

10.德兴市城乡5G基站建设:结合上饶市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2023年)德兴区域规划,针对城乡主干道路、小区、工业园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规划5G宏基站建设320个,5G微基站建设550个,地下管道建设15公里,杆路建设25公里;力争建设开通5G基站2200余座,实现城乡全覆盖。

11.城区综合业务区管道建设:城区及经开区规划综合业务区建设地下管道30处合计约36.45公里。

第九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两站一场”和“三高三铁”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两站一场”是指高铁德兴站、德兴东站和通用机场,“三铁”即贯穿德兴东西向的乐德铁路支线,南北贯通的合福高铁,以及联通九江与衢州的九景衢铁路。“三高”即G6021杭长高速和G0321德上高速,以及规划建设的上饶至景德镇高速。“三高三铁”在东西向由德昌高速、景婺常高速、九景衢铁路、乐德铁路支线联通德兴与长三角、鄱阳湖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南北向由合福高铁、德上高速和规划建设的上景高速联通德兴与皖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上饶市区等地区。以“三高三铁”为骨架,加快德兴通用机场和德兴东站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形成对外大能力、高等级快速通道;加快与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信江河谷城镇群、景德镇城镇组团等之间的交通主网络建设,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为骨干,以普通国省道为基础,组成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专栏2 德兴市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

1.上饶至景德镇高速(德兴段):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德兴境内长约47公里。

2.富阳至德兴高速公路(德兴段):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德兴境内长约13公里。

3.德兴市通用机场项目:拟建A1类通用机场,建设一条1200×30m的非仪表跑道、停机坪、航站楼、陆侧道路、停车场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4.东部(德兴)石材循环产业园宏泰石公司铁路专用线工程:——德兴东站铁路货运专用线,铺设自动装卸铁轨8条、进发铁轨5条。

——配套物流园区包括中转物流、仓储中心等。

——货物自动装卸系统:包括输送带、廊道等。

——铁路货运专用线全长约15.2公里,正线长度2.1公里。

5.中科化能(德兴)综合能源产业园:铁路危化专用线项目:接轨于香屯站西端咽喉(乐德铁路K42+753),利用接轨站所在的乐德铁路、皖赣铁路和沪昆铁路实现本专用线的后方运输通道,占地34亩,建设铁路危化专用线总长度2000米,其中包含1000米铁路牵引线和4股道专用线,每股道约250余米。其中一双股道可以停放作业13辆油槽车,共26辆油槽车;另一双股道可停放作业12辆油槽车,共24辆油槽车,合计50辆油槽车。设计年中转量共150万吨:进量90万吨(其中成品油45万吨、调和油30吨、其它15万吨),出量60万吨。

构建城乡一体运输体系加强市域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将G237、S202、S203升级为高等级公路,构建“新岗山-海口-泗洲-银城-新营-张村-万村”的交通大动脉,北部形成工业产业走廊,南部带动张村、黄柏、万村等农村地区的发展。修建由“香屯-银城-新营-花桥-龙头山-李宅-昄大港首”的快速通道,形成支撑德兴东西向发展的发展轴,以带动龙头山高铁站、昄大(港首)旅游服务区、大茅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完善中心城区之间联系通道,加强“中心圈”的通达性。规划改造升级新双公路,泗洲和银城之间通过银香东大道—香泗二级公路(通过香屯片区)相连,加快香屯园区高速挂线建设,泗洲和花桥之间规划建设泗洲镇至富家坞—德昌高速花桥出口(北外环)至花桥镇二级公路。

专栏3 德兴市城乡一体运输体系重大工程项目

1.G237济宁线九都至泗洲段改建工程:二升一计23.1公里。

2.S204李太线祝家至双溪段改建工程:三级升二级计27公里。

3.S204李太线徐家坊至县界段改建工程:四级升二级计13.8公里。

4.S407海李线海口至李宅段改建工程:三级升二级计13公里。

5.S408许香线县界至五星段改建工程:四级升二级计7.5公里。

6.G237济宁线德兴高速口至杨家塘段改建工程:二级升一级计15.8公里。

7.S412张万线瑞港路口至通用机场段改建工程:二级升一级计11.6公里。

8.德兴市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四升三”提升改造约23.9公里。

9.德兴市乡道双车道改造工程:双车道提升改造约30.9公里。

10.德兴市乡村振兴暨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和污水管网建设,其中道路工程包含县道升级改造51.3公里、乡村公路双车道改造项目111.6公里、库内危桥改造23座合计2044.7米、库外危桥17座合计543米、互联互通村道建设125.8公里、生态文明路建设60公里、S306仙莲线“畅安舒美”示范路28.3公里;德兴市各乡镇污水管网建设。

11.德兴市县乡道路面改造工程:县乡道路面大修约30公里。

12.S306仙莲线德兴城区段公路改建工程:新建二级公路18公里。

13.S205瑶鹅线德兴尚和至万村段升级改造:改建二级公路12公里。

14.德兴市国省干线路面改造工程:国省干线路面大修约320公里。

15.德兴市国省干线提升改造项目:国省干线“畅安舒美”示范路建设约260公里。

16.新岗山镇余古线(余村至古田山)公路新建工程:公路等级四级,路线总长度8.564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6米,沥青混凝土面层,行车速度20km/h,桥涵宽度6.5米,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50。其余技术指标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等现行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17.德兴市银泗路道路改造工程:银泗路全路段总长16公里,对沿线路面、排水、绿化及亮化改造,沿线护坡修复,强弱电管线下地等。

18.德兴市银香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银香路全路段总长8公里,对车行道、人行道、排水、绿化及亮化升级改造,沿线护坡修复,强弱电管线下地等。

推进城乡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按照市、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和“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推进城乡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农业、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等已有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衔接与整合,打造德兴市城乡物流市级服务中心,重点发挥“承上启下”功能,既与物流企业、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农资经销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又与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网点进行业务对接,同时与市内多家快递公司建立起延伸农村配送合作伙伴关系;

进一步优化完善布局乡镇城乡物流服务站,改建具有城乡物流服务功能的乡镇运输服务站。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实现每个乡镇具有能为社会提供物流货运服务的综合服务站。

不断完善城乡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城市建设,强化区域内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实施城市更新重大工程,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危桥改造、社区建设和矿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围绕推进市区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专栏4 德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

1.德兴市南门综合汽车站:二级客运站,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2.德兴市危桥改造工程:拆除危桥重建约15座。

3.德兴市禾底畈农贸市场综合停车场建设项目(续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459平方米,建设一层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建筑面积8142.07平方米,设计停车位201个,以及配套的绿化、硬化、给排水、电力、通信、路灯、安全防护设施、周边立面提升改造等附属配套设施。

4.德兴市公交维修中心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公交总站场内,占地面积约3亩,建设公交车辆维修车间及配套用房约3500平方米。

5.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独立工矿区四冶社区基础设施项目:—道路工程:道路总长约3000米,道路路幅宽度主干道为15-18米,支路为5-7m;—地下管网工程:给水工程管道总长度约3000米;—绿化景观:面积约2000平方米;—强弱电工程:管道总长度约3000米。

6.德兴铜矿公租房建设项目:—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及配套设施共计1000套;—公用工程:节能工程,综合布线,给排水消防,绿化道路等附属设施等。

7.德兴市独立工矿区海口镇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道路建设工程:新建海畅道路1200米,外环道路总长度3000米;—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管道总长度4000米;雨水工程管道总长度约3000米;污水工程管道总长度为4000米;—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农贸市场改造,便民服务综合楼,集镇配套建设;—内河整治:进行河道清淤、护岸建设;—便民广场:建设镇民活动广场;—绿化、靓化、亮化工程;—古村落修复保护:对古城墙修复,古选址修复保护,古民居修复保护。

8.德兴市独立工矿区花桥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老镇区整体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沿线绿化工程、农贸市场新建工程、花桥中心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沿河路河岸滩涂整治等建设项目。

9.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独立工矿区泗洲镇祝家安置小区室外配套项目:—道路工程:道路总长约6190米;—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管道总长度约6190米;—绿化景观:面积约3900平方米;—强弱电工程:管道总长度约6190米;—边坡治理:面积约19668平方米。

10.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独立工矿区泗洲镇朱湾畈小区室外配套项目:—道路工程:道路总长度约3000米;—给排水工程:管道总长度约3000米;—景观绿化:面积约2000平方米;—强弱电工程:长度约3000米。

第十章完善民生水利保障体系

完善防洪抗旱治涝减灾体系。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健全防汛抗旱治涝台风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防汛抗旱治涝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设施和智慧水文系统,提高应对突发水旱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着力减少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损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基本建成流域内主要河流综合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城区及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得到提高,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能力得到提高,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基本达到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洪涝灾害损失率(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量占同期GDP的比重)降至1.0%以下。抗旱能力逐步提高。在发生中等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重大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生特大干旱时,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

专栏5 德兴市防洪抗旱治涝工程项目

1.德兴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1个,综合治理河长176km。

2.德兴市山洪沟治理工程:山洪沟治理项目23个,治理长度97.7km。

3.德兴市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13个,治理堤线长33.45Km。

4.德兴市重点易涝区排涝工程:重点易涝区排涝工程7个,治涝面积32.8km2

5.德兴市堤防灾后水毁修复重建工程:修复堤防、护岸99处,18.4km。

6.德兴市抗旱应急工程:新建水坝、提灌站等19座,改建泵站30座。

7.德兴市洪患村镇洪涝整治项目:整治洪患村镇32个。

8.德兴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编制全市范围内洪水影响范围风险图,双溪水库双河口两座梯级中型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

完善民生水利安全与保障体系。加快城市备用水源地和管网建设,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完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江西省农村供水保障“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解决新增农饮规划内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切实提高供水能力和保证率,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继续实施以小型水库为主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使病险水库比例进一步降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结合江西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以上。

专栏6 德兴市水利安全工程项目

1.德兴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座。

2.德兴市五七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水源名称:五七水库,管道长度8.5km。

3.德兴市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设施及平台建设。

4.德兴市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德兴市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德兴市黄柏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整治骨干渠道长度30km。

6.新建水库工程:新建小(2)型水库5座。

7.德兴市重点山塘整治项目:整治重点山塘84座。

完善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配置格局得到有效改善,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状况得到有效缓解、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镇发展、工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供水安全得以实现。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逐步形成水源可靠,江河湖库联调、丰枯相济的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全面落实全市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在两大河流的省级及设区市分界点建立控制断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地区河段和重点湖泊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体功能状况得到改善。

专栏7 德兴市供水保障重大工程项目

1.德兴市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建供水工程21个,修复农村供水工程47处。

2.德兴市海口、花桥等六个乡镇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及进村入户工程,铺设Di32-Di90PE管约960km,主要解决海口镇、花桥镇等6个乡镇2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约3.8万农村居民用水。

3.德兴市盘万沿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盘万沿线管道延伸及进村入户,铺设Di32-Di90PE管约1000km,主要解决张村乡、黄柏乡、万村乡等3个乡镇22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约4.82万农村居民用水。

第十一章完善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安全可靠、清洁高效,有效提高能源自给率,构筑多品种、多渠道的能源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开发水电、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完善能源输送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电网建设,全面提高电网通达水平、输送能力、电能储备与供电可靠性,保障城乡安全高效用电。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实施中化能源项目,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油气能源提供服务保障。

专栏8 德兴市能源体系重大工程项目

1.德兴市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4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装机1600kw。

2.德兴市惠康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硫化工园集中供热项目:生物质气化清洁供热、天然气应急锅炉、LNG自供站。

3.花桥天然气利用项目:LNG气化站1座;—液化天然气(LNG)储罐:40m31台和100m31台;—LNG空温式气化器,流量3000Nm3/h,2台;—调压计量加臭撬1套,气化调压能力4000Nm3/h;—消防水池一座及消防泵房;—站区管道、卸车台及SCADA监控系统等附属设施;—管道及配套设施:城镇区域中压管道约35.0Km;小区庭院低压道,架空及立管约120Km。

4.新岗山天然气利用项目:LNG气化站1座;—液化天然气(LNG)储罐:40m31台和100m31台;—LNG空温式气化器,流量4000Nm3/h,2台;—调压计量加臭撬1套,气化调压能力4000Nm3/h;—消防水池一座及消防泵房;—站区管道、卸车台及SCADA监控系统等附属设施;—管道及配套设施:城镇区域中压管道约40.0Km;小区庭院低压道,架空及立管约100Km。

5.黄柏及万村天然气利用项目:LNG气化站1座;—液化天然气(LNG)储罐:40m31台和100m31台;—LNG空温式气化器,流量4000Nm3/h,2台;—调压计量加臭撬1套,气化调压能力4000Nm3/h;—消防水池一座及消防泵房;—站区管道、卸车台及SCADA监控系统等附属设施;—管道及配套设施:城镇区域中压管道约80.0Km;小区庭院低压道,架空及立管约120Km。

6.老城区及园区燃气管道设施配套项目:老城区、南门新区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银城中路、朝阳路、迎阳路、康复路、洎水路、上海路、白米粥路、滨河大道延伸段、金山大道、凤凰大道、五四大道、张潜大道等;—银鹿工业园区、虎头岭工业区、香屯工业园区、硫化工工业园区、服务业聚集区、中草药产业园区、九都工业园区等。

7.江西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乐平-德兴-婺源支线项目:—本工程主要建设为德兴市、婺源县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总长97Km,其中德兴段约9.9km;—在德兴市设德兴分输站一座。

8.德兴市配电网新建改造项目:德兴市配电网进行新建改造,新建改造10kV线路562公里,新建改造台区828个,新建改造低压线路866公里。

9.德兴市电力大楼(上饶市供电备调中心)建设项目:德兴市电力大楼(上饶市供电备调中心)承担上饶市供电公司在极端情形下(无法正常发挥电力调度功能)的灾备调度中心职能。

10.德兴市智慧电力公园项目:智慧电力公园有智慧电力物联网展示区、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电力展示区、安全用电知识区等。

11.德兴市占才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49mW,13台WTG3000C机组,占才至十八亩段道路25.2公里。

12.江西上饶德兴南门、龙头山、茅坞、占才、中洲等输变电及线路工程:新建主变7台,容量246.5mVA,线路142.1公里。

13.德兴市配电网新建改造项目:德兴市配电网进行新建改造,新建改造10kV线路562公里,新建改造台区828个,新建改造低压线路866公里。

14.中化能源(德兴)综合产业园:——汽柴油库——LPG(液化石油气)站改库项目——清洁能源添加剂项目——调和油库项目——能源运输中转场项目——加注站项目——综合办公楼项目——综合供能服务区项目——中化环境治理修复项目。

第四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转型升级上勇争先

立足德兴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势,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把振兴实体、服务企业、提振信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实施334”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具有德兴特色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1”即做大做强有色金属(黄金)首位产业,打造千亿级黄金珠宝产业集群;“2”即做大做强大健康和先进机械制造产业,打造两个五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N”即培育壮大化工、遮阳、石材、钙粉、电动车等N个特色和新兴产业。

第十二章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坚定不移发展“大工业”“大旅游”等重点和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第一节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围绕德兴站建设,加快推进三清山、大茅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旅游、康养等第三产业;围绕德兴东站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沿五四大道布局城建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做大中心城区;南外环充分带动高新区工业、农业产业园等发展;大力促进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主动对接融入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承接东部沿海高端产业转移基地;依托德兴金山银矿铜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全国黄金珠宝产业基地;依托德兴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赣浙皖三省交界大物流基地;依托德兴的中医药种植和文化优势,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人才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第二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突出打造“一轴、一带、一核、多平台”的集聚发展格局一轴:沿S201省道和G237国道形成的活力产业发展轴,串联绕二镇、中心城区、泗洲镇、海口镇和新岗山镇,形成产业联动。一带:沿S204省道、德昌高速公路、S202省道形成的绿色生态发展带,联动万村乡、黄柏乡、张村乡、花桥镇、大茅山镇、龙头山乡、李宅乡和昄大乡,沿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中药材康养、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绿色生态产业。一核:在中心城区形成一个公共服务核心,为全市提供多样化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多平台:形成多个农业产业平台、工业产业平台和服务业产业平台,构建多元多层次的产业平台体系。

第三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市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

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

专栏9 德兴市城镇规划产业功能定位表

名称

功能定位

职能类型

特色产业

中心城区

银城

街道

德兴市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型

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加工、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社区服务、公共服务、乡村旅游

新营

街道

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发展基地

工贸型

医药、食品、木竹加工、建材商贸物流,汽车商贸物流,仓储物流商贸等

香屯

街道

工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孵化示范区

工业型

先进机械制造、遮阳产业、硫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

铜矿

街道

矿业绿色转型发展

标杆区

工业型

铜矿采选、工矿配套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

泗洲

中国铜都工业经济发展走廊、矿山旅游小镇

工业型

工矿配套服务业、矿山旅游服务业、新能源产业、

花桥镇

黄金特色小镇+生态休闲康养小镇

工旅型

黄金采选冶发加工、金属加工;中药材种植、中草药康养旅游、中医试验培训

绕二镇

秀美生态乡镇+红色旅游小镇

旅农型

红色旅游服务业、温泉度假旅游业,茶叶、木竹、甘庶、粮食、蔬菜水果种植;

海口镇

江西省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旅农型

古镇旅游服务业,粮、蔬菜、苗木;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

新岗山镇

德兴东大门、边关重镇

交通工业型

红花油茶;食品加工及食品添加剂等工业;物流服务业;体泉村布艺电商

大茅山镇

大茅山旅游区+石材小镇

旅工型

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石材加工业

黄柏乡

秀美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农工型

粮、油茶、中草药种植;家禽、猪养殖;钙矿开采加工;窗帘加工;建材制造

万村乡

以温泉开发、生态产业加工为特色的农旅工贸集镇

农旅工型

水产养殖;钙矿开采加工;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美丽乡村旅游

张村乡

绿色果蔬之乡+城郊休闲小镇

农旅型

粮、油茶、蔬菜、花卉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制衣;大健康休闲农业

昄大乡

最具活力生态旅游强乡

旅农型

生态休闲旅游、旅游服务业、蜂蜜养殖、板栗、油菜种植;休闲农业

李宅乡

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服务基地

农贸型

粮、果蔬;特色养殖;物流、建材、五金机械;生态旅游

龙头山乡

三清山旅游服务基

地+高铁旅游小镇

旅游服务型

花卉、中草药种植;特色养殖;石材加工;交通服务;生态休闲

第十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着力壮大有色金属首位产业集群

打造以黄金珠宝为特色的有色金属首位产业集群。以黄金产业集群为首位产业集群,依托金山金矿、花桥金矿黄金资源优势,形成“一条主线、两个核心、三大组团”的发展格局。其中一条主线是指以金山、花桥等金矿采选冶基地为龙头,以黄金精深加工产业和金融交易为延伸,以珠宝首饰销售及回收为配套,构建“勘探—采选—冶炼—多金属回收—精深加工—首饰珠宝”的黄金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两个核心极是指黄金珠宝产业核心发展极(承接沿海地区黄金珠宝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黄金珠宝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黄金深加工产业基地)和赣东北黄金文化旅游核心发展极(打造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园、矿山地质公园、黄金主题乐园、黄金博物馆等工业文化、旅游文化综合产业服务型产品);三大组团是指黄金珠宝核心产业组团(绿色矿山示范基地、黄金深加工产业基地)、黄金珠宝产业配套组团(教育培训、设计研发、产业孵化、定制加工)和黄金珠宝产业延伸组团(金融服务中心、跨境电商服务、国际时尚社区、电子商务、人才生活配套)。

专栏10 德兴市有色金属(黄金)产业建设项目

1.江西金山金矿田扩建项目(3000t/d):副井探矿和风井探矿,3000t/d选厂的改建,以及相应供电系统的配套建设。

2.银山矿业井下8000吨/日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项目:8000吨/日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

3.德兴市福佑嘉成黄金珠宝有限公司黄金珠宝生产加工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3亿元,黄金珠宝生产加工。

4.德兴市年产100吨黄金精炼项目:年产100吨黄金精炼。

5.卓尔德贤珠宝创意园建设项目:该项目由三部分组成(1)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十幢建筑,其中有九幢四层及一幢八层建筑;(2)工业(标注化厂房)总建筑面积约82000平方米,十六幢建筑,其中十四幢建筑厂房、一幢宿舍楼,一幢7000平方米宝都博物馆;(3)配套住宅小区十九幢建筑,其中由十一幢九层、七幢17–26层高层建筑及一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

6.江西一德珠宝科技有限公司黄金珠宝生产加工项目:黄金珠宝生产加工。

7.德兴市黄金、银等贵金属电镀生产线项目:拟建项目年产黄金首饰20t、五金首饰624.5t、硬金首饰80t和K金首饰5.3kg。

8.金德铅业铅冶炼系统、副产品加工改造项目:完善底吹炉高铅渣直接还原粗铅冶炼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副产品加工,提高有色贵金属综合回收率。

9.德兴市江铜5号尾矿库续建项目:德兴铜矿处理13万吨矿石配套尾矿库。

10.冶金产业圆满园扩园项目:产业园征地拆迁、场平、水电路灯基础设施配套,40万平米标准厂房,十万吨铅二十万吨锌冶炼加工,铜矿尾砂库精炼加工,及其它三产多经项目。

动黄金公司上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成立内部推动工作小组,通过深入研究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对核心产业和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开展产业布局,为上市扫清道路。开展黄金金融业务,筹备搭建“黄金交易结算中心”等交易平台、开展黄金回购等业务,推进德兴黄金公司板块上市,力争成为我市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国有企业。

第二节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产业集群

聚焦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和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为主导。持续加快德辰科技、锦禾科技、江铜智造、德立智造、翔鹰航空等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实施511”发展布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力推进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江中、科兴药业、国药药材、尚东德正中草药种植、铁皮石斛育苗种植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建设,积极与江中集团、中医科学院等名企名校展开合作,力争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前景的中医药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热敏灸小镇、大目源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祖氏百草“药王谷”、大茅山三叶青种植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试训基地、大茅山自然森林健康乐园、中医药加工产业园等大健康产业集群。

聚焦两大主导产业重点领域,主动融入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力增强聚集要素资源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与国内外大产业大企业对接,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一批关键基础材料、一批先进基础工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开展产能合作,拓展市场,重点培育并推动行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大中型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提升工业开放发展水平。

专栏11 德兴市先进机械制造及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建设项目

1.德兴市德立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5000万件高端零部件项目:年生产加工5000万件高端零部件。

2.江西德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年产9万吨机械铸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重钢结构厂房、办公楼、研发中心,购置设备等。其中一期建筑约12万平方米重钢结构厂房,购置五轴联动的8x28m数控龙门加工中心、130至260数控落地镗床等设备500余台,形成年产9万吨机械铸件精密加工。

3.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000吨铸件项目;年产铸件12000吨。

4.江西德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年产10000吨无纺布生产线。

5.德兴市盛恒微电子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亿件集成电路封装项目;年产5亿件集成电路封装。

6.江西龙鼎集团鼎兴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万吨胶凝材料及60万方PVC聚合新材料项目。

7.江西鑫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万吨成品油调和加工项目:年产100万吨成品油调和加工项目。项目由8个5000立方米油罐、占地3000平方米厂房以及4套循环泵、1套导热油加温炉等相关配套设备。

8.德兴浙娜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产10万吨废旧轮胎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9965㎡,包括规划新建预处理系统车间(制备间、原料成品库、棚式贮料场)等。

9.新型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工程:建设污水管网约45公里,箱涵、明渠26公里,道路5公里,商贸综合体600亩,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大楼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50万平米等。

10.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升级项目: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改造——调和油库项目——建设汽油仓储基地——能源运输中转场。

11.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园扩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5400亩土地平整及水、电、路、雨、污管网及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2.德兴高新区绿色园区高新企业孵化园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硫化工及精深加工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相关雨污水、供热、供气管网,绿化、亮化提升等内容,提升化工园区循环再利用水平,园区企业智慧管理与服务、园区微门户、智慧物流、智慧产业、系统管理及组件应用等内容的园区信息化平台,实现环保、安监、物流等一体化。

13.江西铜业民爆矿服有限公司德兴铜矿炸药厂44000吨/年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整体搬迁。该项目为工信部鼓励的现场混装炸药技术,满足民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成后的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将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包括:自动化生产线、火工库库区优化、科技大楼。建成44000吨/年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

14.德兴中草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筑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建设66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

15.江西华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2(2,4-二氯-5-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别名:环丙乙酯胺化物)项目。

16.江西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604吨视黄醇醋酸酯、19.25吨β-胡萝卜素、500吨香茅醛及1000吨香叶醇/橙花醇扩建项目。年产1604吨视黄醇醋酸酯、19.25吨β-胡萝卜素、500吨香茅醛及1000吨香叶醇/橙花醇。

17.江西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生物素、4010吨视黄醇醋酸酯、48吨β-胡萝卜素及11000吨柠檬醛建设项目。年产100吨生物素、4010吨视黄醇醋酸酯、48吨β-胡萝卜素及11000吨柠檬醛建设。

18.德兴市中医药生产加工基地:①选址花桥高速路出口处,规划千亩用地,集中连片落户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

②一期120亩规划面积。计划本地三家中医药企业(宋氏葛业、双成药业、祖氏百草)优先入园。

19.德兴市中医药博物馆:以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中医药博物馆为基础,打造江西省级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20.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续建):该基地总用地面积为410867平方米(约616.3亩),总建筑面积24097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17807平方米、改建建筑6590平方米)。一期主要包括中医体验馆、基地办公楼、学生活动中心、博物馆、教室科研区、学生宿舍区、种植实验区及科研温室大棚。二期主要包括康养大楼。三期主要包括华东药博园、科研实验室装备及装饰等。

21.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提升工程:——场馆新建改扩建和装修改造,配套停车场、广场及相关服务设施,必要的周边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管理设施、风貌改善和环境整治、绿化,标识系统、保护展示空间、游客管理服务中心,配套的水电热气设施、垃圾收集中转设施、防灾减灾设施,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必要的外围连接路和内部参观步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及必要的配套停车场、库房、辅助用房和环境整治等,具备综合展示利用功能,包括传统表演艺术类的展演剧场、排练厅等,

22.德兴市中医药人才培训与大学生实习基地:——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建筑体量、德兴中医药生态资源为依托,开展中医药从业人员技能提升短期培训班、承接中医药学术论坛会议。

——努力打造全国中医药类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

第三节培育壮大“N”个特色和新兴产业

以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电动车、化工、遮阳、石材、钙粉等产业,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业务协同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一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以德芯科技、玖芯科技为龙头的光电产业园建设,对接上饶市光电产业发展战略;二是积极培育以5G产业为引领,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前沿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以5G产业为核心,加速布局支持5G技术的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重点研发适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应用的5G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推动5GVR、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联网无人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锻造5G技术及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5G融合创新应用先行区和产业生态汇聚先导区;三是培育数字经济。瞄准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流量经济等产业发展,加快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

专栏12 德兴市特色和新兴产业建设项目

1.意发低能耗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48万片低能耗半导体功率6寸功率晶圆芯片生产线。

2.铜基硬质合金固废综合利用及其产业化:——设备调试,优化工艺过程,改进处理系统,使浸出分离提取达到最佳,场地建设,人员培训——工业试验,进一步优化工艺,工业应用成熟后,进行产能升级。

3.上饶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占地345亩,建立一个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组建省部级的矿冶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将日处理300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选厂打造成处置尾矿固废的样板型工厂,推进装备和材料的创新和集成应用全过程,全工序技术改造,建设设计及制造一体化示范生产线,形成可复制性的产业链。在全国推广利用,形成年处理百万吨固废的大型综合性环保型、高科技综合利用的产业引领者。

4.交投岩峰年处理100万吨固废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黄柏乡,用地面积约80亩。该项目利用黄柏乡钙粉矿山废料作为生产原料加工生产建筑用石料,年处理能力100万吨。

5.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占地300亩。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6亿元,二期7亿元,三期7亿元。建设循环产业集聚区。

6.钙粉产业提升项目:项目一期用地600亩,投资1.2亿元,拟建设道路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绿化工程、燃气等工程。二期用地600亩,投资1亿元,拟建设道路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绿化工程、燃气等工程。

7.江西省华彪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50万台两轮共享电单车项目:年产150万台两轮共享电单车。

8.江西德宝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26万吨无机氟化盐、1万吨有水氢氟酸建设项目:年产3.26万吨无机氟化盐、1万吨有水氢氟酸。

9.江西巨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手机热弯膜、新能源动力电池发泡硅胶等承载用氟素离型膜及高性能特种胶带生产建设项目;年产1000万平方手机热弯膜、新能源动力电池发泡硅胶等。

10.江西品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高效水处理剂及4000吨电子级盐酸建设项目;年产35万吨高效水处理剂及4000吨电子级盐酸建设项目。

11.江西万顺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超纯电子级硫酸项目:年产6万吨超纯电子级硫酸。

12.江西万舟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新建废物金属再利用项目: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主要经营有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废料废旧物回收再利用。

大力发展德兴东部石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立足德兴石材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特色突出的地区优势,加快推进东部石材、万村钙粉等龙头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石材产业集群。整合现有矿产资源,改变“各自为政”的开采模式,设立集约开采区,统一规划,集中开采,并在矿山开采后及时对山体进行修复,实现矿山复绿,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构建石材开采、生产加工、展示销售、物流运输、工艺设计、工程安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石材产业集群,搭建石材交易、电商中心、产业配套、产品交易、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产业发展运营平台,建设现代化石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打造绿色矿山江西样板。

专栏13 德兴市石材产业建设项目

1.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国内先进的石材板材加工标准厂房、市政道路、综合管网工程、园区绿化工程等相关配套建筑。——配套矿山资源:沙坞山、石钟顶、大阳坑三个集约开采区,打造年开采量1000万立方米矿石量的大型矿山。

2.德兴(德兴东站-龙头山-大安山)公转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德兴东站-龙头山-大安山三条互通复合(汽车与胶带)交通运输线路,线路长度约30公里;出入口用地面积约500亩。

—德兴东站北侧自动装卸转运货场,占地1038亩,铺设自动装卸铁轨6条、进发铁轨5条,全长约15.2公里;

—德兴东站南侧仓储物流货场,占地1360亩,建设大型货物转运仓储物流货场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29.94万平方米;

—德兴龙头山乡桂湖中转场,占地12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600亩,建设四个全自动装卸货场,职工倒班房、办公楼等;二期占地400亩,建设配套装卸货场;建筑面积16.95万平方米连通中转场到专用运输线路的支线约5公里。

—德兴龙头山乡陈家畈区域中转场500亩,建筑面积约21.55万平方米。

第十四章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

第一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和环保红线。积极发展绿色工业,重点推进园区创新提升行动。打好园区功能完善提升战,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提升完善承载功能,整合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开发区空间整合、功能集合、产业聚合、体制融合,把园区打造成为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

第二节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

促进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高端化发展以产业改造提升、产业基地建设等为切入点,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关键设备数控化、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新产品及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实施“机器代人”示范、智能化改造。以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等方面为重点,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主导产业智能化转型。主动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深入谋划包装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铁路公路、生态环保、水利工程、城市双修、乡村振兴、返乡创业、脱贫攻坚等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14 德兴市产业平台建设项目

1.德兴高新区资源型城市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建设污水管网约45公里,箱涵、明渠26公里,道路5公里,商贸综合体600亩,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大楼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50万平米等。

2.德兴市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建设约5.9万平方米厂房、办公楼配套设施等。

3.德兴市交通产业配套设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将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交通产业配套设施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德兴建筑工业化发展。计划用地面积约300亩,建设内容包括环保沥青搅拌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建筑骨料及砂石加工、袋装干拌砂浆生产、新型建材生产等产业设施及配套用房。

4.九都工业园区调园扩区项目:500亩土地平整及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面积为266亩,二期面积为234亩。

第三节全面提升园区支撑能力

围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目标,加大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全面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实施“两型三化”园区管理提标提档行动,推动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开展智慧开发区创建,争取实现“园区事园区内办结”。大力推进“节地增效”行动,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增存挂钩”“亩产论英雄”工业“标准地”试点,强化标准化厂房等资产管理,为新产业、新动能腾出空间。积极推进钙业产业园、德能产业园二期、光电产业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逐步完善园区道路、通信、供电、网络、有线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支持本土传统企业健康发展。

抢抓国土空间规划及省政府、省发改委扩区调区的机遇,在巩固完善20平方公里规划的基础上,力争将高新区拓展到23.38平方公里。同时配套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好功能片区,形成一个一管到底、长期有效的总体发展规划,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园区和一流开发平台。以路网建设为中心,突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当前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问题,推动园区空气监测站、一企一管、统一的环保监控平台建设。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强做优德兴服务品牌,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元化发展,引导划行归市,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法律服务、健康体育、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家政物业等服务业。

第一节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依托德兴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加快建设香屯物流园、兴农冷链物流园、德兴东站物流园三大物流园,完善现代物流中心、建材商贸中心、汽车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业中心五大功能区,聚焦矿产资源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危货物流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德兴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引进EmS、“四通一达”、顺丰等一批快递龙头企业在物流中心建立快件作业中心,促进市汽车客运站搬迁至物流中心,着力于打造运输配套化、仓储自动化、服务多元化的人流和物流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服务、配套服务和增值服务,为上饶市乃至全省物流中心建设提供“样板”。

建材商贸中心。整合全市家具、陶瓷、卫浴、地板、门窗等全系列家居装饰资源,加快构建集交易展示、体验、仓储物流、市场管理及相应的商业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家居建材交易大市场,促进德兴市城区装饰建材流通行业推街入市、划行归市、升级扩容、集中经营。

汽车服务中心。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借助德兴及周边县市极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打造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及用品交易、培训、考驾、维修为一体的完整汽车流通消费产业链,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金融服务中心。围绕建设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金融主体功能,积极引进担保、券商、保险、银行等机构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一站式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科技服务中心。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质量检验检测平台,鼓励大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细分领域专业化研发服务,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引进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促进产权交易。通过开展创业培训、企业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为培育壮大区域龙头企业提供强劲支撑。

专栏15 德兴市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德兴市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新营,总投资约8.5亿元,占地面积约1700亩,建设内容: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绿化工程、填挖土石方工程等。

2.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总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及相应配套设施。

3.德兴市服务业集聚区综合停车场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合约15亩)建设一层地下停车场,设计停车位296个,停车场地下室面积9752.00平方米,公交附属用房202.84平方米。

4.德兴市综合供能服务区建设项目:在德兴市境内布点8个综合供能服务区,总用地面积约80亩,服务区内含加油站、充电桩及休闲区域。

5.江西宝利骋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套家具(衣柜、橱柜)仓储用房扩建项目;年产2万套家具(衣柜、橱柜)仓储用房扩建项目。

第二节推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城市商贸综合体;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开展数字化、电商化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壮大“宅经济”“网红经济”。以提速增效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在生活服务领域广泛应用,着力提高省内产品线上销售额,释放数字商务新活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整合优化、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构建城乡互动、市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

以制度环境为依托,发挥市场作用,完善政府职能,建立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物流园建设、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大宗物品流通平台,完善乡村两级物流市场;以技术进步为引领,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提升软硬件水平,聚焦矿产资源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危货物流等重点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完善社会信用、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德兴农副产品、高品质果蔬等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互联网+物联网+冷链物流”为手段,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培育本土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与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合作,打通省内及省外冷链运输干线,逐步达到温控产品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追溯,实现优质优价。以香屯物流园、兴农冷链物流园、德兴东站物流园三大物流园为支撑,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大宗物品流通体系。

专栏16 德兴市商贸流通服务建设项目

1.德兴市兴农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位于德兴市新营街道服务业集聚区,总投资48520万元,占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仓储配送用房,冷链产业用房,办公及综合用房等。

2.德兴市东部物流园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为德兴市新岗山镇德兴东站铁路枢纽区域,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面积约2400亩,其中大宗货物堆场(花岗岩板材、砂石料等散货)占地约1000亩,列车靠泊编组及装卸作业区约1000亩,汽运中转及配套综合功能区约400亩。园区设计建造仓储、办公、商贸交易、生活服务相关功能用房20万平方米,打造成为德兴对外合作,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桥头堡。

3.德兴市香屯园区物流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总投资38082万元,占地面积183亩,建筑面积9.3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服务楼、仓储等,建设1000个车位的停车场,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4.中国铜都·德兴国际物流商贸城:建设电商大楼、信息管理中心、物流仓储中心等建设45.3万平方米物流园区。

5.宏泰石德兴东站铁路物流园、仓储交易中心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德兴东站东南侧,占地138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400亩自动装卸仓储中心,300亩物流园及交易中心;二期物流园扩建、仓储中心扩建等。

6.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独立工矿区花桥镇西园工业小区物流通道工程:-公路三级,设计速度40Km/h;——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规模:路线总长2.8公里;——路基总宽度8.5米,横断面形式;0.75米土路肩+2×3.——行车道+0.75土路肩。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一是引导网络零售健康快速发展。鼓励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二是鼓励多种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进出口和个人从境外企业零售进口(B2C)等模式。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支付、监管、诚信等配套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引导社会资金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加大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投入,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以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依托人才孵化中心基础,积极引进电商龙头企业,从网上交易额、平台用户量、引导产业扶贫、网红直播销售量等方面大力扶持。将人才孵化中心争创省级电商示范基地,且培育省级示范企业5家以上,市级示范企业10家以上,表彰一批市级电商扶贫示范带头人,培育2-3家千万元以上电商企业。

繁荣城市夜间经济。一是依托德兴城市空间布局,打造游金山银城铜都、品德兴美食风情、赏一河两岸风景夜市经济圈,推动民俗文化、舞蹈风情、休闲娱乐、健身体育、夜摊贸易等形式多样的夜间经济活动良性发展。二是依托德兴中心城区的核心商圈,打造休闲购物型夜间经济聚焦区和商圈购物示范街区。三是丰富“夜游”主题观光活动,在凤凰湖景区等谋划“神鹿寻踪”等主题沉浸式实景演出,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参与度。四是培育夜间消费市场,完善城区夜市商业布局,结合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促进旅游、休闲、体育、康养等行业交汇融合,重点引导夜市经济向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有消费传统的小街巷等区域集中。

第三节发展研学旅游与大健康产业

提升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传承提炼尚德文化精髓,打造集江西省养生功能区、中国康养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中国慢享型旅居目的地为一体中国山城康养旅居旅游目的地。坚持“一个品牌、三个产品、四个特色”发展策略。重点依托、融入赣东北国际黄金旅游带,做强做大康养旅游产业,形成矿冶品牌中医药品牌的文旅龙头,拉动流量,围绕温泉养生和山体户外,增加运动、健身体验,通过主题穿越线路,串联景区、村落、古镇,形成休闲度假空间和服务大本营,以康养运动、研学旅游为延伸,构建德兴康养的品牌,最终将德兴打造成为融入赣东北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康养旅游目的地,成为构建大赣东北旅游经济圈的先行示范区。

重点加强以大茅山、国家矿山公园为主的旅游服务集聚区域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注重融合,把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积极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全域大旅游产业发展,使德兴成为承接三清山、婺源、黄山和景德镇等地游客的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制,发挥高铁优势,整合发展黄山—婺源—德兴—上饶—武夷山,鄱阳湖—景德镇—德兴—衢州沿线旅游资源,共同打造高铁旅游走廊等精品旅游路线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把德兴打造成为国际研学和休闲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专栏17 德兴市旅游产业建设项目

1.德兴市凤凰湖康养文旅综合体:——凤凰湖4A级景区提升项目: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银鹿乐园、国家级登山步道;——铁人三项体育公园:按照国家铁人三项协会和北京奥天公司提供的举办世界级赛事和国家级铁人三项训练基地标准,建设铁人广场、室内恒温游泳馆和运动员公寓;——综合社区项目: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整体提升凤凰湖运营托管,重点提升改造和扩建和兴古街、生态康养度假区、怡养社区。

2.德兴龙头山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总体建设用地约370亩。一期建设:乡遗水寨、竹寨、扩建石寨、检票口、集散广场、入口文化广场、乡建文化博物馆;游赏区:滑草场、亲子牧场亲子乐园、百草田园、射击馆、迷你小火车道、梦幻竹林、种养殖区等。二期建设:道养温泉度假酒店、森林康养民宿、森林之家服务驿站、停车场、缆车上下服务站、林下经济区、峡谷景观及沿河景观打造、丛林拓展、露营、秋千、滑道等。三期建设:人居小镇、摘星酒店、浆源区域高端养生度假庄园。

3.大茅山4A级景区提升项目:——大茅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接三清山旅游人群的中转休闲住宿,建设游客集散地及游客接待中心;——自然森林健康乐园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由大茅山生态风景区、生态养生园、度假小镇、户外探险、生态农业五部分组成;——高空栈道工程:主要由混凝土架空仿生栈道、原生态游步道、玻璃栈桥、索桥、玻璃挑台、观景平台、景观亭、景观小桥、休息长廊、悬崖别墅、山体防护等组成,全长15002米。项目估算总投资4967.52万元(项目整体总投资,如土建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等等);——梧风洞景区民宿改造项目:本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老楼翻新、基础设备设施及运输车辆、加工设备、卫生防疫设备、排污处理设施及库房、办公生活区建设等。

4.绕二温泉康养特色小镇:整体规划占地约4.5平方公里,核心开发区2平方公里。利用温泉开发旅游疗养、休闲度假、房地产开发等时尚旅居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建设集产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中医药温泉文旅康养特色小镇。

5.万村乡村岁月温泉农庄文旅综合体:——增建“十二星”民宿;——增建“七星”温泉;——增建小型游泳池;——完善农庄基础设施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进农庄车步道、水库维修等;——果树种植——建成生态采摘园;——建设乡域红军小道;——发展村庄养老民宿,以万村乡为中心,打造全省知名的红色、绿色文化胜地。

6.江西青舍里旅游区(池口田园综合体)项目:该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黄秋葵产业基地、田园绿色走廊等。

7.德兴市祖氏百草药博园养生旅游项目:位于花桥镇小目源,该项目总用地规划面积200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规划约16800平方米。——打造“药博研学基地”:濒危珍稀中草药种植/培育、保护,供游客观赏、学习、研究。——建设康养大楼、游客接待心与休闲木屋群。——特色旅游园区:建设围绕贯通“药博园”的特色健康旅游路线栈道(A线3公里、B线8公里)。——养生产品研发、生产中心:产品展示厅;心脑血管、排毒养颜、清肝利胆、风湿骨痛等产品的中医药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生态养殖中心:以养殖乌骨羊、中药鸡、中药鸭、药王蜜为主。

8.万村乡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改建沙畈村至大田(洋源)乡村红色旅游道路,建成6米机动车道(20公里),四级乡村旅游公路;——改建沙畈村至沙畈大华山生态观光旅游道路,建成6米机动车道(6公里),四级乡村旅游公路;——改建沙畈大华山至沙畈大塘红色旅游道路,建成6米机动车道(7公里),四级乡村旅游公路;——改建万村村至瓦源(藕塘-瓦湾-吉子岭)乡村自驾游道路,建成6米机动车道(8公里),四级乡村旅游公路;——新建万村大田(毛家畈)至张村梅溪段红军长征小道,建成1.5米宽步行道1公里、5米宽林区机动车道1公里,四级乡村旅游公路。

9.昄大乡景区项目提升:——龙腾大峡湾游客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完善绿化、亮化工程,对现有游客中心进行综合提升,完善内部设施,打造游客换乘中心;——昄大乡龙腾大峡湾高端民宿--森林氧吧项目:建设30栋高端民宿,打造森林氧吧——昄大乡农特产品特色民俗一条街:建设特色店面,完善基础设施;——昄大乡龙腾大峡湾提升工程:建设生态停车场、文化长廊、观看瀑布平台、公厕等。

10.港首文旅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依托三清山、大茅山等旅游目的优势充分发挥龙头山高铁旅游小镇便利交通,紧密结合德兴市和三清山管委会的合作,集中打造三产共融的文旅生态区,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娱乐等一体的文旅产业园。港首换乘中心项目:承接三清山旅游人群的中转休闲住宿,建设港首游客集散地及游客接待中心。

11.开发建设矿山工业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德兴矿山工业旅游小镇与矿山公园项目。

12.泗洲镇双林现代生态休闲农场项目:果园、11人制足球场、农家乐已建成,计划再建综合性室内篮球场、青少年培训中心及相关附属设施。

13.新岗山镇景区项目提升:——十八亩段万亩红花生态游项目:海拔750米的高山盆地上的十八亩段村庄,山上自然生长的红花油茶,每逢2、3月满山红花,盛世壮观、怡情养目,心旷神怡。通过建设省级乡村旅游点新岗山镇十八亩段游步道项目,有效打通叶村至十八亩段的旅游通道,将境内的十八亩段万亩红花、叶村瀑布、余村古祠堂、屏风山、古栈道、红色石等旅游景况点连成一线,将全面提升十八亩段旅游点的硬实力;——体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地为体泉林场,项目分为三期建设,一期为1000万元,二期为2000万元,三期为2000万元。项目借助12000万余亩山林,重点打造627亩的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公园游步道、标识牌等景观设施。通过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加强名贵树种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发展步伐,优化自然资源发挥,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让森林公园成为“森林氧吧”,成为游客的休闲康养胜地。

14.德兴市葛文化园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1.02亿元。其中:葛文化展示区分了三个主题馆,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期投入700万元;铁皮石斛展示区占地面积560平方米,一期投入240万元;灵芝展示区占地面积560平方米,一期投入260万元;甜茶展示区占地面积580平方米,一期投入260万元;观景台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一期投入200万元;景观建设及道路占地420平方米,一期投入590万元,其中景观建设包括廊桥、亭子、花卉、彩灯等。

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试训基地、中国亚热带植物多样性基地、程家湾红色景点、石头部落、会源桥、青舍里等特色资源优势,打造集研学旅行、康养旅行、体验式教育、休闲度假、体验式消费为一体的国际研学康养旅游目的地,与周边三清山、婺源、龟峰等景区协同发展。继续推进小目源休闲旅游景区、大茅山风景区基础设施、青舍里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大茅山风景区创建升级,凤凰湖景区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大茅山传统的山水观光与文化观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国际研学、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探索猎奇、森林娱乐、旅居养老、河谷漂流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接待水平,推动矿冶游、生态游、乡村游、研学游再上新台阶。

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康养型城市,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引各类人群来德兴养生养老,打造区域性康养中心,以适应各类人群养生养老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主要景区景点适老化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行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信用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促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行业的主体,规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促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打造德兴市铜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党建+养老驿站”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养老”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健康保健、养生养老的知名机构、专家,实施智慧养老工程,开发建设养老服务平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全过程。

积极培育体育产业。抓住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优势,依托德兴特有的山、水、田、林、景和空气,大力引进和打造登山、自行车、铁人三项等户外体育品牌赛事,鼓励发展登山户外产业、山水运动休闲、竞赛表演、户外体育用品、赛事宣传广告、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打造运动型城市。加快体育健身场馆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一批运动健身场所,改造老城区体育设施,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完善市、乡、村三级体育设施网络,力争实现乡(镇)田径场、笼式足球场或可拆装式游泳池全覆盖,行政村篮球场全覆盖。

专栏18 德兴市社会体育建设项目

1.德兴市全民健身基地项目:德兴市全民健身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内容:以市民健康公园为基础,在城区范围内补充建设场馆等基础设施,形成篮球馆一个(观众席容纳1000人)、羽毛球馆一个(15片场地)、游泳馆一个(标准泳池,观众席容纳500人)、气排球馆一个(10片场地)、乒乓球馆1个(容纳30张球桌)的格局。

2.德兴市全民健身城乡一体化项目:全民健身城乡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2亿元,按照每3万人一个综合性全民健身馆(占地约1000㎡,三层)的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建成11个综合性全民健身馆(馆内体育项目因地制宜)。经常性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并以全民健身馆为依托,辐射带动所有行政村成立全民健身工作站,引导城乡居民参与全民健身,形成全民健身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3.德兴市健身步道等项目:德兴市健身步道、山地自行车道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成健身步道300公里,山地自行车道200公里。

4.德兴市社会足球场项目:按照每万人一块社会足球场的标准,到“十四五”结束全市建成社会足球场33块(“十四五”期间新建27块,其中2块为11人制社会足球场)。

第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工程,促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旅游、体育等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培育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文化产业带、特色文化产业园、矿冶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文创孵化、交易、展示等专业平台。

第一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质量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增强文化供给,改进服务方式,推动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全力创作以德兴矿冶文化为主题的舞台剧《天赋德兴》和动漫剧《德兴民间故事》,打造德兴文化宣传名片。继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力争“十四五”期末实现文化产业比重占全市GDP5%的发展目标。丰富德兴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继续编撰出版“德文化”系列丛书,讲好“德兴故事”;深入挖掘静住寺舍利子背后的历史文化,启动德兴唐宋文化园建设;扎实开展银山矿古遗址申遗前期工作;全力支持会源桥、红十军团旧址、广财山红军挺进师旧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施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各区域文化演出场所建设。推进城市文化公园,农村文化礼堂、特色文化小镇等建设,打招一批文化标志平台。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错时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企业延伸和倾斜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圈”;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评价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推进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探索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打包委托给社会组织。由社会力量承担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鼓励、吸引社会力量通过议事协商、定向捐赠和“民办公助”等形式,投身公共文化领域建设。

专栏19 德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项目

1.德兴市智慧图书馆:馆内动静分区、儿童阅读乐园、成人阅读特色服务区及图书自助检索等,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功能。

2.市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文化综合体项目:内设小型剧场,多功能室,各艺术门类培训室、数字体验区。

3.德兴市图书馆一级馆改扩建项目:在现有图博馆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提升,建成后达到国家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的标准,总面积7000多平米,建设内容涉及读者服务中心、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特色主题图书馆等。

4.德兴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项目:按照一馆一特的建设标准实施,在现有城区三个主要街道办事处建设3个特色分馆、7个以上社区阅读服务中心,使之达到城区内“一公里阅读服务圈”。

5.南溪村文化礼堂建设:文化礼堂等配套设施建设。

6.壕岭关红色文化公园建设:壕岭关保护管理设施和环境整治、展示利用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建设壕岭观道路。

7.铜埠文化礼堂、文体广场项目:铜埠文化礼堂修缮、新建铜埠休闲文体广场。

第二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政务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等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第三节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我市红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具有德兴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好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工程,弘扬大茅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学习宣传研究方志敏革命精神等红色精神,推动革命精神具体化、时代化、标志化。完善红色资源保护体系,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红色名村”。持续深入开展诵读红色家书、红色走读等活动,强化青少年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专栏20 德兴市文化产业建设项目

1.重溪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园:利用茶园,做一个红七军团、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行军路线巨幅示意图,配上重大事件雕塑,形成红色雕塑园,同时重点宣传展示德兴的红色元素及相关资源,全面反映德兴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展示德兴的红色基因。除雕塑群外,拟计划用茶树造型打造各类红色宣传画面。

2.矿冶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内容以采矿、冶矿工艺体验为主题;发展特色体验、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展示等互动式项目,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科普、体验等功能为一体主题公园。打造公益性的矿冶文化主题公园,同时体现生态性的矿山修复保护样板,实现营利性的矿冶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3.数字文化馆:文化慕课,艺术数字体验。

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山银矿遗址安防工程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巡查等系统。

5.江西矿冶博物馆-展览提升项目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参观导览系统,观众互动电子设备升级改造。

6.江西矿冶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库房改扩建:建筑面积1000㎡,符合文物存放标准要求,并配备恒温恒湿、文物橱柜,监控设备设施。


第五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勇争先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市委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十七章发展现代农业

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继续实施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扶持发展优质水稻、畜禽、中药材、油茶、茶叶、葛、毛竹等特色产业。

第一节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的支持力度,稳定提高粮食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完成“十四五”期间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10万吨级粮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库建设,建立健全原粮储备体系,着力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坚持高标准规划,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水利规划相衔接,坚持按流域、灌区连片规划治理,整镇、整村规模化集中开发,放大项目规模效应。坚持高标准设计,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转土地、建基地”,发展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放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

专栏21 德兴市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1.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开展耕地地力培肥和改良(测土配方、秸秆还田、绿肥种植、酸化治理、有机肥替代、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轮作休耕)。

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完成省下达指标。

3.规模化蔬菜产业项目 :大力推进德兴市蔬菜规模化发展。到2050年全市发展标准化蔬菜基地10万亩。

4.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全市优势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第二节积极发展优特产业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养、农业观光等优特富民产业,降低化肥、农药等投入强度,扩大绿色高产高效农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打响“德五味”等中医药特色品牌,打造中草药特色农业种植,重点推进6000亩铁皮石斛、国药药材、池口道地中药村等种植基地建设,争取完成20万亩中草药种植任务;加大中草药加工园区投产,引进一批中草药深加工企业;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建设,积极与江中集团、中医科学院等名企名校展开合作,力争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前景的中医药龙头企业。因地制宜鼓励村(居)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四五”期间再培育一批经济强村。

第三节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统筹抓好农业优势产业升级。创建具有德兴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着力培育优质稻、中药材、蔬菜、水果、茶叶、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及休闲农业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品牌农业发展,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著名、驰名商标注册。深挖资源与优势,打造以休闲养生为主的农文旅线路,逐步形成健康农业旅游产业群,实现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专栏22 德兴市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建设工程

1.德兴市12万头生态养殖、屠宰、冷链物流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养殖和加工两部分,总投资26亿元,总用地面积550亩。第一部分:12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面积250亩,新建各类栏舍建筑面积共97920㎡,隔离舍、分娩母猪舍、保育舍等基础配套设施。——环保建设工程中沼气工程部分共建10处。——引进采精公猪69头。——购置生猪养殖、防疫诊断和沼气设备等。第二部分:生猪屠宰、冷链物流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4亿元,用地300亩,坐落在德兴市香屯工业园区,年屠宰生猪50万头,生产加工各种肉制品2.5万吨。

2.德兴市葛根新品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建500亩葛根良种繁育基地及配套设施。

3.德兴市葛根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新建500亩葛根良种繁育基地及配套设施;

——新建年产200吨葛粉生产车间及全自动生产线2条;——新建葛产品研发大楼1栋及相关检验设备;——新建年产100吨葛根面条、葛根粉丝生产车间及全套生产设备;——新建年产5000吨旺葛葛根汁生产车间及全自动生产线1条。

4.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主要用于扶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项目,如农业综合体、休闲农业、种养殖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中草药产业等。

5.德兴市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渠道、机耕道及其他田间配套工程。

6.德兴市粮食仓储物流应急储备库项目:新建仓库15栋、成品库5栋、新增仓容10万吨、业务用房1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物流等项目建设。

7.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农产品产地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和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8.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建设项目:积极发展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

9.农业设施装备提升项目: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示范和“互联网+”农业行动。

第四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技服务支持力度,推进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开展“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力争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达50%以上。整合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育方式,开展全民培训,培育一批技能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经营销售人员、乡土人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积极培育现代化农业人才。加快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国内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总产稳定在13万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德兴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力争在2025年前,建立健全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把我市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第十八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实施“美丽集镇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解决“集镇不如城市、不如村庄”问题。落实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意见,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精心规划乡村风貌,因地制宜规划村庄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建筑风格,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房,精致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带和体现农村特点、承载田园乡愁、凸显现代文明的精美村庄,打造德兴秀美乡村新样板。

第一节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保障农业健康发展。依托园风光、乡土文化,发展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力争打造16个休闲农业示范点。

加快村级“益农社”服务站建设,拓宽农产品对外销售渠道,努力打响德兴农产品“绿色”“生态”品牌,力争使德兴成为全省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争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乡、村),全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积极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人员、致富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德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奠定人才基础。

专栏23 德兴市农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

1.天门山居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点项目:天门山民俗文化园、长坞水库、茅岗漂流项目、长坞水上乐园、十里茅岗民宿项目、花果山有机生态种植项目。

2.吴园社区壮大集体经济及失地农民住房保障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新营街道里脊坞,总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73亩,建筑面积102995平方米,其中住宅98197平方米,商业1832平方米,地下室23520平方米,住宅862户,停车位877个。

3.新岗山镇农创园项目:建设占才、西坑、体泉、新建农创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村一产”项目: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乡镇按照自身资源优势,选择一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5.德兴市大茅山镇村集体大楼:新建村集体经济大楼。

6.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项目:重点围绕提升规范化水平、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开展“空壳社”常态化清理、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强化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

7.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项目:聚焦产业链发展,筛选一批核心企业、骨干企业,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强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龙头企业,发展一批“雏鹰”龙头企业。

8.农业生产托管发展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托管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9.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打造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第二节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

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村空闲地、工矿废弃地和废弃砖瓦窑等资源,实施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逐渐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专栏24 德兴市农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德兴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项目:项目位于德兴市银城街道,总投资9600万元,占地面积120亩,主要内容为:(1)新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大楼(建筑面积约为6800平方米);(2)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开发产权交易软件系统;(3)组建县(乡)两级服务平台进行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设施、发布信息、组织交易等服务,履行产权交易鉴证职能。资金来源:企业自筹或专项资金。

2.德兴市县乡村公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通过配合德兴市美丽集镇建设,打造镇村农贸市场、商业休闲广场、新型住宅社区等,活跃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品质。

3.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按照规划设计,分三期实施,预计投入约2亿元,解决全市80%左右的自然村污水处理问题。

第十九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重视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提高德兴城区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第一节持续推进秀美农村建设

紧抓美丽集镇建设机遇,结合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资源,错位扶持发展6个左右生态、旅游、体育、产业、商贸小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宜居型村庄、生态节能型村庄、产业发展型村庄和乡村旅游持色示范村,建设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乡风浓郁的新型农村社区、农民新村、和谐新居,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环境、治理、改革的前沿阵地。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实施国、省道、县等干道沿线乡村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德兴市农村生活污水规划2020-2030》,加强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有价值土坯房保护开发。推进农村公共机构节能,倡导全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生态村,生态乡镇和国家、省级生态县,国家、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专栏25 德兴市农业绿色发展引领示范建设工程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市整体推进,建设完善秸秆收储运用网络体系,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县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监测评价支撑体系等六大治理任务,促进全市重点流域全要素全链条综合防治,系统解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3.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和珍贵化“四化”建设项目:在境内开展森林“四化”建设。

4.矿山修复与土地复垦重点项目:安排重要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重要居民集中生活区、重要交通干线、重要水系等“三区两线”和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第二节提高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县域数字乡村建设规划。明确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抓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和网络扶贫行动的无缝衔接,探索建立与乡村人口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适用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升4G网络覆盖水平,探索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快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第三节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健全资产收益扶贫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型服务业等,加强产业扶持、就业技能培训、小额扶贫信贷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专栏26 德兴市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库区移民项目

1.产业扶贫持续推进项目:推进建设村头车间扶贫就业小微站点,加强产业园区对扶贫空间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扶贫政策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保障脱贫群体持续就业。

2.扶贫产业发展及产业服务项目:扶贫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及用于扶贫项目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的建设、升级。

3.重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原“十二五”、“十三五”贫困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提升和完善。

4.库区移民“散居移民”项目:水库移民村基础设施、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利设施建设。

5.库区移民“美丽家园”项目:移民人口占90%以上成建制移民村村庄整体提档升级,包含基础设施、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

6.库区移民“移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村集体产业巩固和提升,包括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和产业基础建设、升级。

第四节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着力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依据资源禀赋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城为龙头,以镇为纽带,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促进德兴市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优先发展交通节点和交通干线上的城镇;明确各乡镇的职能分工,通过沿S204省道、德昌高速公路、S202省道,联动万村乡、黄柏乡、张村乡、花桥镇、大茅山镇、龙头山乡、李宅乡和昄大乡等乡镇,形成具有“城乡共融、资源优化、产业互通”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中药材康养、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不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能力。深化清洁家园和“美丽农家”村户联创活动,深入推进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长效保洁机制,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不断推动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专栏27 德兴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

2.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建设、村内道路、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等设施。

3.开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项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项目、农村参保高质量覆盖项目、农村养老服务提升项目、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项目、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工程、乡村文化振兴“十个一”行动、农耕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戏曲进乡村”项目、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 、乡村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和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4.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乡镇应建社区服务中心、行政村要建社区服务站、有条件的自然村可建社区服务点。

5.农村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项目:加强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把农村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模式和操作平台。

6.农村“雪亮工程”项目:加大农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提高建设密度和建设质量,推进城乡视频监控连接贯通。

第六篇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勇争先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参与打造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开放新格局。

第二十章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第一节不断提高供给体系水平

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市场大循环,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供给质量,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面提升“德兴产品”“德兴服务”质量,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第二节不断激发消费需求

深入实施商贸、文化消费升级行动。提档升级实物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扩大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健康、托育、养老、家政、物业等优质服务供给,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实施地方菜品牌打造工程。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发展无接触式交易服务,培育在线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建设高标准现代商圈、特色步行街,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城市管理等配套政策体系。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建设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构建高效配送网络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消费追溯体系,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二十一章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第一节引导优势产业开展国际合作

深度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和地区合作,引导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黄金珠宝、中医药大健康、先进机械制造产业出口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参与境外资源能源项目合作开发,支持制造企业境外上市。

第二节畅通产业要素循环

把握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RCEP、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发展,利用德兴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334”战略“两站一场”和“三条线路”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广泛吸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跨省区域产业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产业体系、开放平台、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基本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发展新格局。

第二十二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第一节强化招商引资

健全完善“一把手”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德商回归等制度;深入推进委托招商新模式,使其在德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化目标管理,压实招商责任,发挥三大产业招商分局作用。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大力实施“5020”工程,每年确保引进1个以上、力争3个投资超20亿的产业项目落户园区。

第二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大力开展“三请三回”和“三企入德”活动,主动对接全省“南下”“东进”“北上”“西出”开放新格局。加快全面对接浙江步伐,主动对接融入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把德兴建成赣浙两省边际合作排头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RCEP、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宽开放合作渠道,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承接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先导区。


第七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增强发展活力上作示范

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市场主体地位、要素市场化配置、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二十三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市属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推进股权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优先吸纳德兴的优势企业参与。全面破除对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不平等待遇。持续精准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在德兴落实落地,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抓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红山、原308片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依托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优势,力争引进一批能够积攒人气的大型市场、大型商业综合体、康养类企业、大型医药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入驻。依托新营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中国遮阳产业交易博览中心、建材商贸城、汽车城、现代物流园建设。依托广大的农村市场,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镇商贸中心建设。

第二节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完善市场监督,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和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构建要素价格公示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价格调控,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强化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建设用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数据等领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全面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促进土地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

第二十四章提升重点领域治理能力

第一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支持德兴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全周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服务达标,持续巩固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对社会资本办医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健康德兴”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第二节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部门预算支出固化、经费不平衡、支出进度慢、结余结转大、资金绩效不高的矛盾局面,增加预算的透明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实际出发,结合重大决策和改革发展,以绩效为导向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不断规范全口径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强化预算约束控制作用,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管理能力现代化。严把财政支出关口,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源头管控,以收定支,加大资金统筹盘活力度,强化绩效运用,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加集约高效使用,为扎实兜牢“三保”保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优化绿色信贷市场,支持绿色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积极创新担保模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规则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法制化的金融监管效能,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稳妥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止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风险集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完善参与面更广、共享度更高的协税护税体系,拓展税收共治深度广度,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水平。

第二十五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五型”政府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第一节深化简政放权改革

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第二节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推进市、乡、村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标准化,全面实现政务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创新“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模式。持续开展“简政便民”行动,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全面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智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积极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标对表落实好中央、省、上饶市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诠释忠诚、检验忠诚,建设忠诚型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工作大突破,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服务模式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释放市场发展潜力和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创新型政府。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全面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建设担当型政府。把服务作为政府天职,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深化“四个一”政务服务模式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努力打造“四最”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着力锻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确保政府工作高质量推进,建设过硬型政府


第八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绿色发展上作示范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发挥德兴生态优势,纵深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更高标准打造“生态德兴”升级版。

第二十六章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第一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严防河流断面水质反弹。进一步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启动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开展企业环保风险管控制度试点,与中国环科院合作,加快打造“环保医院”升级版。严控企业污染排放,确保园区企业污水全部纳入污水管网处理。

第二节建立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深化农业面污染整治,促进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开展节水行动,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倡导、深入人心。综合考虑山体特征及生态功能重要性,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国家级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划定执行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域,完善大江、小江等生态功能区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形成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科学、有序划定市区和中心镇的发展边界。

专栏28 德兴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1.德兴市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等。

2.德兴龙头山生态环境治理石料及废石处理项目:建设约70.5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等。

3.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查明乐安河流域内的水土污染状况及污染源、污染成份,提出科学的防治技术方法,并按轻重缓急部署各流域的修复治理方案。

4.乐安河流域(德兴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2016-2025年,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涉重金属企业依法取缔关闭、淘汰退出和改造升级等工作。2018-2028年,重点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治理、科技攻关及能力建设、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力争到2028年,乐安河流域德兴段重金属排放量得到明显改善。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开展泗洲地区(铜金多金属矿)、龙头山地区(饰面用花岗岩、萤石矿)和万村地区(灰岩、大理岩矿)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工程治理。

6.德兴铜矿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建设项目:铜矿街道雨水管敷设、雨水边沟砌筑、污水管敷设、新建检查井、路面破除及恢复、提升泵站、承压玻璃钢夹砂管敷设、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

7.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一企一管”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污水管总长约41.7km,其中污水支管约34.5km,污水干管约7.2km;污水监测站共2座;污水处理池2座及其配套的电子设备、监控平台。完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园区环境安全。

8.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升级改造项目:本次工程为原有工程的提标改造项目,根据进水量、水质情况,新建预处理系统、出水清水池及回用水系统、高效沉淀池和反硝化高效滤池;新增投加碳源和除臭系统、污泥含水率60%以内处置设施;更换生化池填料及厂内部分设备设施等。

9.江西金德铅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原炉烟气脱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采用有机胺脱硫工艺对还原炉烟气进行处理,改造后能确保公司混合烟气、硫酸尾气装置尾气中二氧化硫高效回收,保证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小于100mg/Nm3,粉尘≤10mg/Nm3,酸雾≤20.0mg/Nm3。显著改善厂区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二十七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带动群众开展“护绿、护水、护林、护路、护土、护鸟”工作;积极进行河道非法采砂巡查、秸秆燃烧和森林防火巡查,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田地非法种养、山林非法盗采“三大行动”,遏制破坏自然资源的不法行为。切实抓好餐饮业油烟、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企业废气、农作物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启动洎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加大乐安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净土”行动。规范石材开采、加工行业管理,引导废石制砂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继续保持“四项整治”高压态势,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以“零容忍”态度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水功能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加快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省级名片,提升德兴生态美誉。

第二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坚决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类项目落户,推行绿色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矿产资源、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养、农业观光等富民产业,降低化肥、农药等投入强度,扩大绿色高产高效农业规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银”“铜”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倡导全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经济,实现生态环境与绿色产业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提升以生态高效和生态种养为主的现代农业,开拓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拓展以绿色低碳为主的现代服务,重点发展以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游、户外运动游等为主的“生态+旅游”绿色产业发展。

专栏29 德兴市循环经济项目

1.德兴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种植消纳地粪肥利用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大型沼气工程、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2.江铜60万吨/年硫铁矿循环经济项目:采用沸腾焙烧+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形成年处理硫铁矿30万吨能力,实现年产4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

3.德兴市循环经济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九都工业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00000平方米(约300亩),总建筑面积约538650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厂房450000平方米、办公楼12000平方米、宿舍12000平方米、综合信息楼9000平方米、原料仓库18000平方米、成品仓库9000平方米、交易市场27000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165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露天堆场、停车位、绿化、给排水、污水、消防、电气等基础设施工程。

4.德兴铜矿低品位废石、尾矿、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剥离废石集中堆存,采矿含铜离子酸性废水喷淋,从废水、废石中回收了有价金属;对尾砂再选,进一步回收有用元素。

5.德兴市益丰再生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废渣无害化及多金属综合回收改扩建项目。

处理危废物14万t/a,一期已建成四条生产线:锡合金生产线、再生锌生产线、再生铜生产线;二期电解锌和电解铜生产线。

6.德兴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一期) (香屯生态工业园):项目总用地面积66666.67平方米(约为100亩),主要建设标准厂房、综合楼、停车场、道路、边坡治理,挡土墙,消防设施,环境监测设备、消防设施,总建筑面积为86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1公里箱涵。

第三节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切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个中心,全力以赴完成好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一是以森林“四化”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全面完成营造林任务;二是以“林长制”为重点,全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市、乡、村三级林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三是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法治林业建设,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开展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林业系统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十八章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建设一批水生态文明乡镇、水利风景区,着力水文化底蕴,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水生态修复,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河湖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全市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信息监测网络,基本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管理需要。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配合全省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质与水环境监测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与水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以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

专栏30 德兴市生态系统建设项目

1.德兴市水生态修复工程:修复的河流长度942.95km、湖库面积12.44km2及主要建设内容为:清理河道、绿化等。

2.德兴市桂湖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河道疏浚、护岸、新建堤岸、护坡、水景观、绿化等。

3.德兴市陇首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河道疏浚、护岸、新建堤岸、护坡、水景观、绿化等。

4.德兴大安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项目建设石材循环经济产业链,集生产加工、尾矿综合利用、铁路货场、铁路物流园区、专用复合运输系统等为一体,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尾矿综合利用生产区,形成年处理300万立方米荒料、1000万立方米尾矿的生产能力。具体分区建设规模如下所述;——生态环境治理生产区,主要建设内容为废石综合利用生产设施;——环保建材生产区,主要建设内容为饰面花岗岩的综合利用加工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专用复合运输系统分胶带、汽车两个系统,每个系统均分两段进行建设。胶带运输系统总长度30.45km,汽车运输系统长度30.76km。双向两车道,道路宽8.5m,设计车速30km/h。尾矿碎料用胶带运输,换算日交通量2050辆;第一段南起采场山脚,北至尾矿综合利用生产区,道路全长8.62km,隧道长度6.48km;第二段南起尾矿综合利用生产区,北至火车东站仓储区,道路全长约21.83km,隧道长度约20.41km。汽车运输系统总长度30.76,道路等级为厂矿内部道路,双向两车道规模,道路宽为8.5m,设计车速30km/h。第一段南起采场山脚,北至尾矿综合利用生产区,道路全长8.24km,隧道长度6.56km;第二段南起尾矿综合利用生产区,北至火车东站仓储区,道路全长约22.52km,隧道长度约21.08km。

5.洎水、乐安河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生态修复整治工程,包括主河道长度约16公里,支流长度约30公里;沿岸生态景观改造15.15公里,沿岸绿化提升、湿地保护建设79.23公顷。——流域湿地水系整治、湿地恢复约500公顷。

6.洎水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及历史老隆的治理和封堵——德兴市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中转设施工程——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7.德兴市洎水河综合整治工程:治理河道总长85.3公里。

8.德兴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治理河道总长594.7公。

9.德兴市小流域治理(洎水、乐安河水生态修复与建节水、长乐水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小流域数量4条,治理面积1620.8km2等。

10德兴市高新区水质、大气环境在线监测及配套平台、预防预警设施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大气环境监控网、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企业雨水在线监测、信息化软件平台、智慧环保管理决策系统及监控预警指挥中心。

11.德兴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小流域数量13条,治理面积82.84km2等。

12.德兴铜矿大坞河综合治理项目:德兴铜矿大坞河及支流清淤和景观设计。

13.泗洲镇大坞河治理项目:进矿桥至张家畈流域清淤和景观设计。

1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项目:建立德兴铜矿、富家坞矿区、金山金矿、花桥金矿、银山矿业、沙坞山饰面花岗岩矿和大阳坑饰面花岗岩矿等矿区地质环境监测点。主要监测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损坏、废渣废水排放、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污染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等。

15.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开展德兴市黄柏洋金矿老尾矿库、蛤蟆石金矿胡家坞尾矿库、石碑金矿1号尾矿库和老尾矿库、杨家金矿井阳岗尾矿库、渔塘金矿1号尾矿库、银城镇三公里采石场、泗洲镇潭埠上坞采石场、花桥镇杨吉林片石场、大茅山化工厂硫铁矿、绕二萤石矿、龙头山机砖厂等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完成治理恢复面积10.40公顷,其中土地复垦面积2.85公顷。

16.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第九篇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促进城乡协调上作示范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形成更加协调均衡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第二十九章 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全面落实省级和上饶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德兴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衔接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逐步形成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支持城区高效率聚集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完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分区布局,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加快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有序推进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

按照地形地貌、生态重要性、灾害风险性、环境容量、可利用水土资源丰度等差异性,科学评估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活动向德兴城区等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地区集聚,提高开发强度和效率。科学有序推进德兴南部等资源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明确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发展导向。

第二节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与职责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规模,工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快进度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旅游、健康养老和特色农业,在资源丰富地区适度进行绿色化的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大茅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力度,积极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强对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原真性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在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研学旅游。

专栏31 德兴16+3发展思路

生态工业类:

----高新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一主体十四特色园区”(香屯主体园区、九都工业园、中草药产业园、钙粉产业园、石材产业园)为主体,围绕“一个目标”(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化“两大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突出“三大产业”(金属新材料、先进机械制造、食品医药),主抓“四项攻坚”(招大引强、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基础配套),实现“五大提升”(发展空间、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亩均效益、集群能级)。

——香屯街道:依托园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园区服务,全面推进园区东扩西进征地任务,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引进规上企业落地投产,主动融入园区城区一体化统筹发展。

——铜矿街道:围绕德兴市“334”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大茅山精神,突出抓好基层党建、产业项目、美丽宜居、平安创建四大工程,努力把铜矿街道建设成为活力、美丽、幸福、平安的矿山小镇。

——花桥镇:落实项目专班工作制度,积极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突出抓好黄金精炼和金表加工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顺利投产;继续推动益丰环保项目实现达产达标;加快推进中草药产业园、大茅山自然森林健康乐园、德兴市祖氏百草药博园养生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在“竹”字上下文章,发展竹制品加工产业,擦亮竹制品牌,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银城街道:服务发展好银山矿业等传统工业,全面建成天门山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和吊钟村仓储基地集体经济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新岗山镇:全力打造德兴东大门,对接浙江经验桥头堡,建设“交通物流工业小镇”,加快九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德兴东站物流园和东部石材产业物流园的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娱乐麻将机、食品抗氧化剂、高端木门、物流、电商布艺等产业。

——新营街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全力对接服务业集聚区、五四大道和水车片区,共生共建共兴共享。

——泗洲镇:充分发挥“国字号”效应,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生态旅游类

——海口镇:打造美丽集镇、宜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实现旅游兴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

——大茅山镇:充分发挥大茅山品牌效应,促进旅游业发展壮大;做好境内丰富石材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挖掘彩虹童话村的潜力,借力石材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昄大乡:建设赣浙闽皖毗邻地区最具活力生态旅游强乡,完成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昄大旅游产业在四省交界影响力。

——龙头山乡:建设高铁旅游小镇,加快对接德兴原乡未来产业项目的落地签约,打造“清景婺黄”沿线康养旅游胜地。整合资金对现有石头部落、桂湖村、程家湾3A级乡村旅游点进行提升打造。

——绕二镇:以长征文化园(重溪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园)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快美丽集镇项目建设;打造新型竹业产业园;切实落实农业项目。

-——大茅山风景区:围绕争创旅游景区升级,打造“红、绿、古、新”文化。红: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做好“大茅山精神”的品牌;绿:发展绿色康养旅游文化;古:弘扬古代文化资源,节日民俗文化;新:创新发展,将新时代的文化融入到景区文化当中。

生态农业类

——万村乡:充分依托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区位优势和本地丰富的温泉、矿产等资源优势,以温泉甲鱼、鳗鱼、罗非鱼特色养殖和温泉葡萄、温泉枇杷特色种殖为重点,大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收;突出“温泉之乡”品牌,推动温泉旅游品质提升。

——李宅乡: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致力社会治理,严格依法执政,打造特色美丽幸福平安的李宅。

——黄柏乡:完善交通网络,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发展好钙粉产业园,打造美丽集镇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张村乡:大力发展郊区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园。以项目资金投入完善旅游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与市凤凰湖景区融为一体的,集教育研学实践、农业体验拓展、户外骑行拓展等鲜明特点的休闲旅游小镇。

——大茅山集团:厚植一产培优二产振兴三产。做活矿山服务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建设茶文化田园综合体。

第三节健全空间分类管控政策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完善区域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符合区域主导功能定位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引导人口向重点开发区域集中,适度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增速,引导禁止开发区域内人口有序外迁。实施差别化的土地供给政策,优先保障重点开发区域新增建设用地供给,稳定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用地供给规模,禁止开发区域逐步调减与功能定位不符的建设用地。调整一般性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对禁止开发区域实施生态补偿。

专栏32 德兴市国土空间用地计划

说明:本专栏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主要负责提出分年度国土空间用地计划和梳理项目,预留好开发空间,后续可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适时补充完善用地项目。

1.德兴市一中西至福利院道路工程:银城街道,121.8亩。

2.新安南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香屯街道,59.1亩。

3.德兴市S407李宅服务区工程项目:李宅乡,20.1亩。

4.李宅隧道口:李宅乡,2.25亩。

5.德兴市万村钙业整治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工程:万村乡,72.45亩。

6.上饶德兴南门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香屯街道,2.4亩。

7.上饶德兴九都—占才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新岗山镇,3亩。

8.德兴市占才分散式风电项目:新岗山镇,7.2亩。

9.江西上饶龙头山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龙头山乡,17.25亩。

10.德兴市3个乡镇天然气站:花桥镇镇区、新岗山镇镇区、黄柏乡,53.4亩。

11.泗洲镇大荣加油站扩建项目:泗洲镇镇区,0.6亩。

12.德兴市小型集中式供水续建、改建项目:昄大乡、张村乡、龙头山乡、新岗山镇,7.05亩。

13.德兴宏泰石公司铁路专用线项目:新岗山镇,841.95亩。

14.德兴(德兴东站-龙头山-大安山)公转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岗山镇、李宅乡、龙头山乡,969.15亩。

15.里脊坞片区中学项目:银城街道,41.25亩。

16.德兴市江铜公司5#尾矿库房屋征收安置小区:银城街道,45.6亩。

17.银城街道彩虹桥居委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银城街道,28.05亩。

18.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一企一管”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香屯街道,8.1亩。

19.德兴市7个乡镇污水处理场站:海口镇等7个乡镇,7.65亩。

20.大茅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大茅山镇,6.9亩。

21.大茅山镇南溪村上呈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大茅山镇,9亩。

22.绕二镇重溪中心小学改建项目:绕二镇,26.55亩。

23.花桥镇渔塘村村史馆:花桥镇,1.95亩。

24.德兴市服务业集聚区配套项目:银城街道,7.35亩。

25.综合汽柴油库建设项目:香屯街道,11.55亩。

26.香屯物流仓储中转基地:香屯街道,17.1亩。

27.德兴市年产35万吨高效水处理剂及4000吨电子级盐酸建设项目:香屯街道,58.95亩。

28.德兴市黄金、银等贵金属电镀生产线项目:香屯街道,1.35亩。

29.年产1.8万吨系列维生素产业化项目:香屯街道,362.7亩。

30.德兴市年产30万吨铜材项目:香屯街道,90.9亩。

31.德兴市年产9万吨机械铸件精密加工建设项目:香屯街道,130.05亩。

32.德兴市循环综合利用建设项目:香屯街道,69亩。

33.德兴市香屯生态工业园区商贸服务中心项目:香屯街道,162.75亩。

34.德兴中草药产业园建设项目:花桥镇镇区,105.9亩。

35.德兴市循环经济集聚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一期):新岗山镇镇区,101.4亩。

36.东部(德兴)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龙头山乡,990.9亩。

37.德兴市钙业产业园工业建设项目:黄柏乡、万村乡,207.3亩。

38.德兴铜矿炸药厂44000吨/年混装乳化炸药生产系统整体搬迁技术改造项目:泗洲镇、花桥镇,82.2亩。

39.万村乡墩上村农产品加工项目:万村乡,3.45亩。

40.张村乡年处理100万吨废旧钢铁项目:张村乡,28.35亩。

41.德兴市龙头山田园康养综合体建设项目:龙头山乡,55.8亩。

42.江西青舍里旅游区(池口田园综合体)项目:花桥镇,25.8亩。

43.龙头山乡年产3万立方米饰面花岗岩项目:龙头山乡,61.04亩。

44.阳山尾矿库第二次扩容:花桥镇,23.25亩。

45.德兴市S306仙莲线德兴城区段公路改建项目,1045亩。

46.S205瑶鹅线德兴界至万村段公路改建项目,463亩。

47.S306仙莲线德兴县界至龙头段公路改建项目,293亩。

48.新花线公路改建项目。

49.凤凰小学、天门山小学、胡家小学项目。

50.香屯卫生院项目。

51.德兴市南门综合汽车站二期项目,15亩。

52.凤凰湖文旅综合体项目。

53.睿恒旅游项目,20亩。

54.大目源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55.小目源休闲旅游用地。

56.张村乡张村村集镇配套建设项目,60亩。

57.九都工业园(冷链物流园、永信机电设备厂等项目)。

58.江铜集团银山矿业有限公司井下8000吨/日深部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226亩。

59.人民医院东部房地产开发及综合配套项目。

60.益丰金属工业项目,25亩。

61.德兴市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服务业集聚区)。

第三十章促进县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利用合福高铁德兴站、九景衢铁路客货两用德兴东站以及即将建设的德兴通用机场的优势,为德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五四大道、南外环路、三清快道三条线路的作用,不断拉动沿线区域的发展。德兴站、德兴东站和德兴通用机场分别坐落于龙头山乡、新岗山镇和张村乡,可以直接带动三地发展;同时,通用机场和钙粉产业园还可以辐射周边的万村、黄柏等地。三条线路串联起沿线各区域,其中:五四大道可以拉动银城、新营等主城区配套服务业发展;南外环可以拉动高新区、香屯、张村、绕二等地工业发展;三清快道可以拉动李宅、龙头山、大茅山、昄大、海口等地旅游业发展。承接东部沿海高端产业转移基地进一步壮大工业园区实力,全国黄金珠宝产业基地、赣浙皖三省交界大物流基地有效辐射主城区、园区、泗洲镇等工业区域,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和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地可以直接带动花桥镇、大茅山镇、大茅山集团公司、大茅山风景区等区域。

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坚决贯彻落实“334”发展战略,依托合福高铁德兴站、九景衢铁路客货两用德兴东站以及即将建设的德兴通用机场“两站一场”建设基础,五四大道、南外环路、三清快道“三条线路”建设,推动德兴“点”“线”“面”的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发展。德兴主城区发展要围绕洎水河,建设“一河两岸”中心城区格局。以德兴站、德兴东站和德兴通用机场建设为契机,推动龙头山乡、新岗山镇和张村乡等次中心区域发展,辐射周边的万村、黄柏等地。以五四大道推动银城、新营等主城区发展;以德兴南外环拉动高新区、香屯、张村、绕二等地发展;以三清快道拉动李宅、龙头山、大茅山、昄大、海口等地发展。形成“一河两岸”联动发展城市空间新格局,打造品质高、有活力的“魅力山城”。

第二节打造宜居城市

统筹加快城市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依托凤凰大道等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建设一中至福利院等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等,打通未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强化城市住房供应调控,探索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以解决城市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为目标,加快完善和健全符合市情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围绕夯基础,完善功能,优化服务,提升城市发展功能,发挥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市民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功能性项目建设,充分考虑住房和其它公共需求的同时,加大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公共停车场等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满足群众改善生活品质需求。推进新老城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离建设,规范改善安全出行设施。推进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对全市党政机关、医院、学校门前及周边、城市广场、开放式休闲场所、繁华商业区、农贸市场、客运站、城区桥梁、交通枢纽、高落差的临崖临水道路、公交站台、加油(气)站等场所以及各街道、乡镇重点目标和重要部位建设安全防护设施。

第三节建设美丽集镇

统筹规划和建设美丽集镇,实现我市美丽集镇建设全覆盖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党建统领、协同推进,以人为本、融合发展,统筹兼顾、彰显特色,改革创新、久久为功”原则,着眼解决“集镇不如城市,不如村庄”问题,加快推进“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产业美、治理美”的美丽集镇建设。2021年大力推广,力争2022年全面推开,逐步实现美丽集镇全市全覆盖。

继续推进新岗山等11个美丽集镇建设,力争前期新改建农村公路76.5公里、美丽生态文明路20公里、改造危桥26座。继续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工程,完成新岗山等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完成花桥等13个乡镇级18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各乡镇65个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一乡一产”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地域、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采取突出特色、抱团发展、批量转化等做法,持续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为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收600万以上。

第三十一章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多举措吸引人口集聚,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三项改革。一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二是推动城市管理向智慧化转型。全力打造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市场化运营,将智慧城市治理目标予以分解,建立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精、细、敏、捷的城市智慧治理体系,让市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三是推动市政、园林管养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工作,以标准化、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措施,强化养护考核力度,在管理和维护上下功夫,将标准化贯穿日常养护全过程,不断提高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精细化水平。四是以“补齐设施短板、提升环境品质、完善社区治理、增进多方融合”为总体目标,按照“功能优先、多方出资、提升服务、完善治理”的原则,分批次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群众福祉。

专栏33 德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垃圾处理

1.德兴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及配套的生产设施,开展中心城区及14个乡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分期实施)。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方向,推进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面貌。

2.德兴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德兴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1台400t/d的机械炉排炉、1台8mW的汽轮机、1台9mW的发电机、1台33.2t/h余热锅炉。日处理能力400吨/天,服务范围德兴市及周边地区,服务人口33万人以上。

3.德兴市城乡垃圾转运处理工程项目:计划建设15座垃圾中转站,每座占地面积约2亩;设备车厢可卸式垃圾车一台,连体压缩箱两台。用于各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服务人口33万人以上。预计在2021年6月初完成新岗山镇、泗洲镇、绕二镇、花桥镇、李宅乡、黄柏乡、张村乡、万村乡、龙头山乡等地建设9座垃圾中转站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其它6座待试运后,再投入建设。

专栏34 德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城镇品质提升项目

1.美丽集镇项目:对全市乡镇所在地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2.德兴市幸福主题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对南高速景观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其中包含健康步道,观景平台提升改造,新建公园游乐设施,体育锻炼场地改造等。

3.城市品质提升补短板项目:以宜居宜游宜业为目标,加快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打造高品质、有活力的魅力山城。

专栏35 德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老旧小区改造

1.德兴市城区老旧小巷改造工程项目:城市老旧小区、自建房区、老城街坊和部分城市支路、次干道路面和配套雨水设施的整体、集约化改造与提升,提升改造道路面积40.31万㎡,配套雨水管沟65.67km等。

2.场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全市垦殖场、矿区、林场老旧小区路面、雨污水管、供水、供电、天然气、通信管道、绿化景观、电动车充电桩、建筑立面等进行改造。

3.德兴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改造项目:对城区46个老旧小区路面、雨污水管、供水、供电、天然气、通信管道、绿化景观、电动车充电桩、建筑立面等进行改造。

4.德兴市垦区棚户区改造配套设施续建项目:原银山垦殖场、福泉山垦殖场、新岗山垦殖场、大茅山集团垦区棚户区共改造3471户,总投资8.50246亿。

创成全省文明城市。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巩固治脏治乱治堵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抓手,重点加快推进污水管网、里弄小巷、“厕所革命”、园林绿化、城市道路提升、外立面改造及防盗窗整治等一批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严格对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要求,全面排查和梳理城市环境治理中的短板和“顽疾”,充分利用智慧城管指挥系统,和城管委的协调、指导、督查,联合有关部门和街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全面创成全省文明城市。

专栏36 德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污水管网项目

1.德兴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内容为新铺设Ø200-Ø600污水管网97km,Ø160入户管40km。德兴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二期)及部分场站建设。新建铺设Ф160-Ф400污水管网32.7km,雨水管及水管26km;新建部分污水处理场厂3座。

2.德兴市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二期)及部分场站建设项目:涉及李宅乡、昄大乡、泗洲镇(铜矿街道)、香屯街道、张村乡、万村乡、黄柏乡、大茅山镇等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区域的雨水及污水管网以及场站海口镇(含场站)、新岗山镇(含场站)、绕二镇、龙头山乡、花桥镇雨水管网的建设,建设内容为污水检查井、沉泥井、方井、玻璃夹砂管、FRPE双塑复合管、二级钢筋混凝土管、UPVE接户管、单篦雨水口、污水处理站等。

3.德兴市城区污水管网补充完善工程:本工程沿城区道路、街巷、河道布置污水收集管道,需新建铺设DN300-DN600污水管网合计总长为148.59公里。

创新城市服务模式。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城管快递服务站”品牌。借助微信平台,打造群众线上点单、城管线下服务的“城管快递服务站”服务品牌,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大力开展城管宣传进社区,推动数字城管进社区,构建“社区+城管”工作机制,建立城管执法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城管进小区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三是创新执法模式,推行“非诉执行”案件办理。协调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合推进,提升城管执法案件的执行率。四是创新渣余土管理模式,规范城市余土运输工作。建成城区渣余土远程管理系统,制定城区渣余土收运工作管理制度,落实定时间、定路线运输和定点消纳,实现渣余土收运智慧化、规范化。

第二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瞄准“三全四化”即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管执法精细化、市政维护、园林管养、环卫保洁等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化“步行看城管”工作机制。通过推行“步行看城管”工作制度,优化“出门就上班,上班就管事,管事就管好”的务实工作作风,深化一线工作法,强化领导靠前指挥,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督查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全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形成城市管理协调机制,成立并完善城管委工作领导小组和职能,充分发挥城管委作用,推动城管委运行常态化。深化“门前三包”工管理机制。切实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责任、细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创造整洁、优美、清新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组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工作,明确沿街商家、门店、企业等关于履行“门前三包”的职责、标准及任务。开展车窗抛物有奖举报活动。建立车窗抛物有奖举报人工作机制,城区采取市民有奖举报与交警现场查处相结合的方式正式启动“车窗抛物”专项整治行动,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德兴市文明卫生城市形象。

第三节建设“一河两岸”城市慢行步道系统

以老城区(老银城)提升改造为主,统筹衔接南门新区、女儿田区,延伸至滨河大道和银城南大道沿线。主要包括老城区、女儿田和南门新区的“一河两岸”沿线区域,改造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重点推进里弄小巷人居环境改造、主要街道建筑立面改造、历史文化遗存修缮、街区功能设施改造、绿化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级建设标准,提升城乡绿色建筑整体发展水平。重点修补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修复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一河两岸”城市慢行步道景观轴线。

第四节促进城区人口快速集聚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根据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实行与需求和条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着力消除乡间、地区间公共服务差异。做好香屯街道全面融入园区和城区一体化统筹发展。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着力消除区域内教育服务差异,提高公办教育经费对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逐步推进城区外地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积极改善基本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完善相应的城乡医保和养老体系转移并轨政策,确保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和城镇居民同等住房救助和保障权益,力争三年内实现城区常住人口突破十万人。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全面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和文化培训,帮助提高就业素质和生存技能。畅通农业转移人口的维权渠道,加强人民调节、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深化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保障劳动安全、规范劳动关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加入党组织、工会组织和社团组织,有序参与企业和社区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

专栏37 德兴市城区人口快速集聚配套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项目

1.德兴市一中西至福利院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为道路、人行道、景观绿化、道路沿线配套的给排水、通信、电力照明、涵洞等。

2.德兴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新建德兴市南门综合汽车站:Ⅰ期建设内容(车站主体):项目根据德兴市客运量及经济发展情况,建设二级汽车站。规划用地面积31572.47平方米(合约47.4亩)总建筑面积16303.95平方米,计容面积12213.05平方米。按规划条件配置公共设施,建筑容积为0.39,建筑密度为17.44%,绿地率为15.20%。地下1层,主站房4层,维修车间2层,其他配套均为1层。

Ⅱ期建设内容(新营村集体经济+运营中心):规划用地面积6293.23平方米(合约9.44亩),总建筑面积12286.01平方米(其中计容部分11782.02平方米,不计容部分503.9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175.04平方米,容积率1.87,建筑密度31.26%,地面停车位54个,以及配套的给排水、电气等。

3.综合市场以及冷链物流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标准仓库37600㎡,冷链交易中心15000㎡,冷链仓储中心7800㎡,小件快递5600㎡,城市配送6200㎡,人才公寓15876㎡,创业孵化区9639㎡,配套商业2835㎡,并配套建设小车停车位104个,大货车停车位162个。

4.新营卫生院综合楼新建项目:新建新营卫生院综合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规划床位数20张;建设周转房12套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5.德兴市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德兴市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德兴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楼、配置检查检验设备等。

6.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康复楼、宿舍、食堂等约5000平方米、门卫室约40平方米、塑胶运动场、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7.德兴市安定医院新建项目:新建德兴市安定医院综合楼,占地面积约16.2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规划床位300张。

8.德兴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德金大楼、德兴综合治税服务中心、电力调度大楼及配套设施、电信数据中心、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

9.新营小学改扩建:新教学综合楼3088平方米、体艺综合楼1900平方米、食堂9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停车场及绿化等配套工程。

10.胡家(待定名)学校(九年一贯制):新建教学楼、综合楼、体育艺术综合楼等校舍,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同时新建2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11.德兴市市民健康中心项目:以体育中心兼足球场、体育馆以及综合训练馆三大体育场馆为主,依托体育场馆,打造周边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配套设施,是一个集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健身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和购物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包含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应急综合楼等)。

12.凤凰小学新建:新建校舍面积约1.3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体艺综合楼和食堂各1幢;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校内道路、停车场、绿化、给排水和强弱电管网等配套工程。

13.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以江西省政府出台的《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为重要契机,依托南门农贸市场,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14.德兴市游客餐饮消费一条街: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部署要求,以强化餐饮油烟整治为抓手,以南门农贸市场为中心,建设餐饮消费集中区或餐饮一条街,使之建成为德兴市游客餐饮消费目的地。

15.凤凰湖旅游度假区:总规划建设面积约500亩,包含凤凰湖景区品质提升、和兴古街改造、矿冶博物馆升级,并对以上三大板块整体联合运营(含报德寺)。

16.张潜小学新建:新建校舍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体艺综合楼和食堂各1幢;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校内道路、停车场、绿化、给排水和强弱电管网等配套工程。

17.德兴一中改造提升:新建1幢60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对现有校舍、运动场地、校内雨污管网和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18.铜城路(待定名):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平面路线、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地基处理、边坡支护、交通工程、绿化工程、桥梁工程等。

19.银鹿大道(待定名):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平面路线、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地基处理、边坡支护、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

20.城南幼儿园新建:新建2852平方米教学综合楼,新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21.城南小学新建:新建普通教学楼6595平方米、专业教学楼2004平方米,综合楼2410平方米,连廊729平方米,游泳馆970平方米等,合计12710平方米、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

22.静住路:建设地点位于德兴市城北区内,道路全线主要以旱地、山地及房屋建筑为主,道路西起现状康复路,向东经银庄路,终于现状铜都大道,路线全长约2.1公里,红线宽分别为15米(康复路~银庄路段)、24米(银庄路~铜都大道段),采用双向两车道。道路隧道、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路基、路面、地基处理、边坡支护、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

23.禾底畈农贸市场综合停车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459平方米,建设一层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建筑面积8142.07平方米,设计停车位201个,以及配套的绿化、硬化、给排水、电力、通信、路灯、安全防护设施、周边立面提升改造等附属配套设施。

24.银城一小改造提升:新建科技综合楼一幢7000平方米,新建200米塑胶运动场、校门、围墙、道路硬化、景观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

25.铜都中学整体新建项目续建:新建教学综合楼、艺术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综合楼等校舍3.28万平方米及塑胶田径场等附属配套工程。

26.银山小学整体改建:新建教学楼、综合楼、体育艺术综合楼等校舍,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同时新建2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27.银山矿医院综合大楼改建项目:在原址改建银山矿医院综合大楼,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00张。

28.银山幼儿园新建:新建3600平方米教学综合楼,新建50米塑胶跑道,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29.天门山(待定名)小学新建:新建校舍面积约1.3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体艺综合楼和食堂各1幢;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校内道路、停车场、绿化、给排水和强弱电管网等配套工程。

30.银城一小河西校区整体新建:新建教学楼1幢2979.03平方米、综合楼1幢6432.49平方米,200米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校门、围墙、道路硬化、景观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用地面积206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65.9平方米。

31.城区污水处理扩容改造项目:满足城市人口扩张后的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网布局。

32.德兴市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城区天然气管网改造7.2万米及加气站2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5.4万米、城区5G管网41.5万米,道路37.22公里等其它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十篇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建设幸福德兴上作示范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增进德兴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普惠共享新高地。

第三十二章全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一节着力促进稳就业保用工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把稳就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务院、省、上饶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贯彻落实江西省稳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第二节着力搭建两大就业平台

一是加大基层平台建设力度。巩固和扩大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成果,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以人本服务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数字平台建设步伐。优化线上招聘服务,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招聘平台建设。通过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德兴市人力资源市场网、德兴在线、德兴生活网等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做到实时更新。

第三节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离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参与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结合德兴优势产业和青年对见习岗位的需求,实施三年240人(每年80人)的青年见习计划。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金秋招聘月、就业扶贫行动日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第四节强化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围绕每年工作任务,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规范就业资金审批流程和风险管控流程,严把资金申报、审核、审批、拨付各环节,不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强化提升创新创业赛事水平。宣传先进创业扶持经验和创业扶持政策,树立一批创业明星,推荐一批创业项目,激发劳动者创业热情,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的浓厚创业氛围。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强化失业风险防控。继续落实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专项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切实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功能。加强基金运行风险防控,强化预决算管理。

第三十三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社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加大社会保险风险防控力度,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建立防范化解基金潜在风险机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基金管理使用和工伤保险经办专项检查,落实“三个全面取消”。开展社保数据稽核,重点加强对违规一次性补缴、重复领取待遇、违规向服刑人员发放待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认证等疑点数据的核查。严格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管理,落实举报奖励办法,坚决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优化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流程。依托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开展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服务,努力实现网上申请、网上转移。

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构建制度衔接、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信息共享的体制机制和综合救助格局。建立多层次的救助制度,扩大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范围,对不符合低保和特困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单亲、无劳动能力等低收入家庭,给予适当生活救助。对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适当给予相应的专项救助或临时救助;降低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群的救助门槛,强化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救助服务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救助针对性、实效性。

第三节建立人均生活标准科学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低保家庭财产标准或条件,依据人均消费支出,动态调整低保人群的生活资助标准;对于特困人群,在低保标准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根据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档制定照料护理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加快推动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均等化建设,研究制定分区域的救助指导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完善“现金+实物+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在做好与养老服务补贴及相关助政策等有效衔接的前提下,实施社会救助工程。

专栏38 德兴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1.德兴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6层护理大楼,总床位300个、一个一级医院,住院床位80张等。

2.德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周边道路改造工程:将德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后山通往凤凰湖的老公路进行拓宽硬化等。

3.实施社会救助提升工程:健全市、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发挥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和村(居)社会救助工作站的作用,推动跨部门救助事项的协同办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第四节保障特殊人群基本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财产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权力,保障妇女享有卫生健康服务权力,推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

提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保障儿童公平受教育权利,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以及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救助机制。

健全青少年事务工作机制,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和司法保护制度,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关爱行动。

完善残疾人帮扶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加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优先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

第三十四章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第一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减区域、校际间办学差距,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更强、待遇保障更强、管理制度更强,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率,按照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中考各科“一分两率”位居上饶市前三。

专栏39 德兴市小学教育建设项目

1.德兴市银城一小河西校区整体新建项目:新建教学楼1幢2979.03平方米、综合楼1幢6432.49平方米,200米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校门、围墙、道路硬化、景观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

2.德兴市银山小学整体改建项目:新建普通教学楼约4994平方米、专业教学楼约2497平方米、综合楼约6198平方米、体育艺术综合楼约1900平方米等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同时新建2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3.银城一小改造提升项目:新建科技综合楼一幢7000平方米,同时新建200米塑胶运动场、校门、围墙、道路硬化、景观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

4.德兴市新营小学改扩建项目:新教学综合楼约3088平方米、体艺综合楼约1900平方米、食堂约9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0.59万平方米;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停车场及绿化等配套工程。

5.凤凰小学整体新建项目:新建校舍面积约1.3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体艺综合楼和食堂各1幢;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校内道路、停车场、绿化、给排水和强弱电管网等配套工程。

6.农村中小学校舍新改扩建工程: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新改扩建,新建校舍面积约10万平方米,同时对部分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新建塑胶跑道、篮球场等配套工程。

7.城南小学新建:新建普通教学楼6595平方米、专业教学楼2004平方米,综合楼2410平方米,连廊729平方米,游泳馆970平方米等,合计12710平方米、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

8.张潜小学新建:新建校舍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体艺综合楼和食堂各1幢;新建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校门、校内道路、停车场、绿化、给排水和强弱电管网等配套工程。

第二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条件,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加快20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争覆盖率达100%以上。到202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专栏40 德兴市学前教育建设项目

1.德兴市城南幼儿园整体新建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约2852平方米,同时新建50米塑胶运动场、大型幼儿活动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2.德兴市河西幼儿园整体新建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约3500平方米,同时新建50米塑胶运动场、大型幼儿活动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3.德兴市银山幼儿园整体新建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约3600平方米,同时新建50米塑胶运动场、大型幼儿活动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4.农村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新建农村幼儿园20所,新建校舍面积4万平米,同时对部分闲置校舍进行改建,新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给排水、强弱电管网、景观绿化及设施设备添置等配套工程。

第三节优化发展普通高中

推进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高中教育各校有独特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格局。高考一本录取率实现持续增长,高考总录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二本以上录取率达到上饶市第一方阵,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专栏41 德兴市中学教育建设项目

1.德兴市铜都中学整体新建项目(续建):建筑面积约32855.27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实验楼、艺术行政综合楼、宿舍楼、食堂宿舍综合楼、体育馆、门卫值班室等校舍和200米塑胶田径场、信息化及配套装备和其他附属设施工程等。

2.德兴市铜矿中学改扩建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校舍6.5万平方米及校门、围墙、运动场地、校内道路、校内给排水消防管网、景观绿化等附属配套工程。

3.德兴一中改造提升项目:新建1幢60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对现有校舍、运动场地、校内雨污管网和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第四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

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推进职普比达到科学水平。开展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提升劳动人口职业技能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中职教育,力争建成一所省级中职示范学校。统筹发展其他各类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重点抓好德兴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扶持机制,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专栏42 德兴市其他教育建设项目

德兴市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新建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约2000平方米、康复实训综合楼约2000平方米、食堂宿舍楼约1000平方米等约5000平方米;同时新建2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校门、围墙、校内道路、绿化、停车场等配套工程。

第五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制定公办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实行义务教育“县管校聘”,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现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教现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完善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培育“合格、骨干、卓越、领军”型教师和“成长、成熟、辐射、领航”型校长梯队。

第三十五章完善医疗与公共卫生保障体系

第一节全面推进“健康德兴”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德兴”行动,完善市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德兴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专栏43 德兴市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1.德兴市市民健康中心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两馆一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酒店式公寓建筑面积73833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构筑面积15444平方米。

2.德兴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大楼2000平方米,应急指挥中心及综合大楼2000平方米。搭建应急指挥信息平台,购置检测检验设备等。

第二节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

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把安全发展贯穿德兴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德兴安全屏障。处置公共卫生领域风险做到早发现、早着手,抓早抓小抓实抓细,全力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加强信息预警,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牢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着力健全多渠道监测网络,确保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健全决策指挥系统,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长处,弥补短板,健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和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功夫下在平时、做在经常,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精准管控。

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推进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切实强化部门职能责任和地方属地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广泛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护,提高全社会疫情防控意识。

专栏44 德兴市救灾服务建设项目

德兴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规范化建设,确保满足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物资需求。

第三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构建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加强新型传染病救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和卫生应急演练,扎实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推进二级综合医疗机构提升改造,支持提升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药品和医疗防护物资储备。

专栏45 德兴市卫生服务建设项目

德兴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江铜集团(德兴)医院住院大楼:建筑面积12000㎡;——江铜集团(银山)医院:建筑面积8000㎡;——香屯卫生院:建筑面积4000㎡,周转房1000㎡;——黄柏乡卫生院:建筑面积4000㎡,周转房1000㎡;——新营卫生院:建筑面积2000㎡,周转房600㎡;——潭埠卫生院:建筑面积2000㎡,周转房600㎡;——泗洲镇卫生院:建筑面积2000㎡,周转房600㎡;——大茅山镇卫生院:建筑面积2000㎡,周转房600㎡;——德兴市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软件及终端设施。

第四节强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十四五”公共卫生储备项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推进中医院分院,德兴市人民医院卫生应急楼、空中救援停机坪等项目建设;推动疾控中心实验楼,铜矿医院、银山矿医院整体改建,香屯卫生院、黄柏乡卫生院、新营卫生院、潭埠卫生院、泗洲镇卫生院、大茅山镇卫生院综合楼和周转房等项目建设。

加快德兴市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提升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学教育和科普宣传等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

专栏46 德兴“十四五”卫生医疗重大项目

1.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楼项目:该项目为整体搬迁规划内尚未实施的工程,(感染性疾病科大楼(二期)项目)主要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于预检、分诊、留观病人。计划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预算造价1160万元,配套设备890万元。计划2021年上半年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下半年投入使用。

2.人民医院空中救援停机坪项目:该项目约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造价约35万元。2021年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征地等项前期工作。2022年上半年完成土建工作。

3.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机房楼项目:计划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预算造价600万元。

4.人民医院英才楼项目:主要用于接待来院讲学、会诊、手术的专家教授和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周转房。部分为后勤、设备、药品仓库。计划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预算造价1000万元。

5.人民医院医养结合康复中心建设项目:计划该项目建设规模为设置100-150张床位,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4千万元。

6.人民医院医学观察留置中心:主要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隔离。选址在感染性疾病科附近,便于管理。计划设置床位100张,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规模1000万元。

7.妇幼保健院0-3岁托幼中心项目:建设占地面积680平方米。

8.德兴市田氏医院医养结合项目:骨科及老年康复医院、养老公寓、康复中心、办公楼及综合楼,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

9.德兴市血防中心新建项目:新建血防大楼3000平方米。

10.德兴市中医院二部建设项目:门急诊大楼、康复医技楼、制剂楼、实习生楼、食堂、污水处理站、发电机房、洗衣房、土壤治理、整体场地平整、景观绿化、道路、亮化、停车场、信息系统工程、消防、制氧、供氧、吸引、呼叫系统等。

11.儿童医学救治中心楼:计划该项目建设规模为设置135张床位,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投资规模1.04千万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第三十六章全面提升养老托育服务能力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老年教育体育科技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光荣院场地建设,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散式、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推动行政村及较大自然村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探索在农村开展各种类型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院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将需要独立占地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场地建设布局纳入相关规划,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规范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为,促进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力争实现“幼有所育”目标。

第一节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引导扩大社会参与,激发市场发展活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机构养老上,进一步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重点满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在社区居家养老上,全面落实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政策,支持专业养老组织连锁化规模化托管运营养老设施,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农村养老上,继续加强对“党建+养老驿站”管理,推动建立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老年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模式。

第二节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对养老服务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开展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估工作。健全完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兜底保障制度。继续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养老服务基本清单,健全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留守老年人巡防关爱等制度。做好残疾人福利工作。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适时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加快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实现与儿童、老年人护理照料服务体系的衔接和资源共享。

第三节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

发展普惠托育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的政策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为各类幼儿园参与3岁以下托育服务、实现托幼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开办街道、社区托育点,为居民提供就近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解决2-3岁婴幼儿的入托需求。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全市新增托育床位数达800个以上。

专栏47 德兴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项目

1.德兴市光荣院:面积1万平方。

2.德兴市泗洲中心敬老院新建项目:总床位200张、食堂、康复中心、综合服务楼、绿化带、停车场、道路硬化、围墙等。

3.德兴市张村中心敬老院:总床位300张、食堂、康复中心、综合服务楼、绿化带、停车场、道路硬化、围墙等。

4.大茅山镇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公寓建筑,室外运动场等设施。

5.德兴市“党建+养老驿站”提升改造:全市130个“党建+养老驿站”服务内容提升,包括:助医、助餐、嵌入式养老服务。

6.德兴市城企联动普惠型养老项目试点工作有效开展;

7.德兴市城区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及适老化改造项目:德兴市城区范围内老旧小区无障碍通道改造、老年人服务设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8.德兴市0-3岁托育机构,床位数预计新增800个以上,其中新建规范化托育机构1个以上,床位数200个以上。

9.大乡镇,泗洲、黄柏、新岗山、绕二、张村0-3岁托育机构,新增床位数预计300个。


第十一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在建设平安德兴上作示范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切实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全市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不断提升德兴市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兴”。

第三十七章加强平安德兴建设

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第一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管理制度,防范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综合能力。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持续做好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的工作。

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第三方等多方联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构建社会消防安全责任、防控、治理“三大体系”,促进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与“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战略部署相适应。

专栏48 德兴市应急设施建设项目

1.德兴市智慧广播平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以市智慧广播中心平台为基础,联通全市16个乡镇(街道),覆盖146个行政村(居)、700多个自然村的综合广播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应急广播平台软件、服务器、工作站、编码器、广播适配器、调音台、收扩机、控制桌、喇叭、LED显示系统、监控系统、网络布线工程等。

2.德兴市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消防站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乡镇政府专职队伍建设、车辆器材装备配置、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市政消火栓、消防规划编制)、智慧消防建设。

第三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信访矛盾制度,加强信访工作与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论等街接配合,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落实分类归口工作原则,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强全市范围内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与联网,全面达到“四全”要求。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的技防设施建设水平。推进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劳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十八章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多元化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智慧社会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和社会治理体系提档升级,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第一节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开展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统筹“雪亮工程”,加快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建设。加大“三勤合一”和“综治三员”队伍建设,强化保障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常态化做好信访接待、领导包案、积案化解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突出教育、卫生、民政、工会、残疾人等领域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福利、防灾减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社区矫正、残障康复等领域广泛开展。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册登记制度。争取到“十四五”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覆盖城乡的社工人才队伍,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00人以上。加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化社区管理层级划分和组织架构设置。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强化村委会候选人市乡联审机制。完善社区协商,规范民主决策,建立社区协商与民主决策衔接机制。推进村务监督工作深入落实,完善居民监督机制。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用。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推动社区回归自治本真。配合村庄规模调整,稳妥有序推动“多村一社区”、“村改居”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倡导公民“信”法不“信”访。

加强全市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细化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开展“身边好人”等宣传活动,弘扬时代新风。

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平台。在市域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加强网格力量配备,每个网格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建立网格员队伍的管理、培训、保障、激励机制,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

第三节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提高社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配建移交政策,按照“小办公、大服务、敞开式、亲情化”改造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四社联动”,推进“四社”互惠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各类服务资源下沉服务社区,推进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49 德兴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建设项目

1.“雪亮工程”增点扩面项目:在乡村主次干道、行政村和自然村增设人脸智能摄像机1050台;同时完善提升后端平台云存储、人脸智能分析系统。通过“雪亮工程”增点扩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平安建设水平,为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2.德兴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德兴市146个村(居)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

3.基层综合公共安全服务平台建设:在设施匮乏、功能不足、需求集中地区,依托城乡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站,到2025年,实现全市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

4.德兴市基层公共服务体系补短板项目:含基层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卫生、公共科技、社会服务兜底工程等。

5.市域社会治理同智慧城市互融互通项目:德兴市城市交通智慧化品质提升、城区老旧小巷改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安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市民健康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新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党建+养老驿站”提升改造等。

指导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整合乡镇审批、服务、执法等各方面资源,优化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多元供给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第三十九章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发挥基层协商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和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第一节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进一步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求,确保社会组织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推动市、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党建工作载体建设。

第二节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放管服”改革,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健全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形成法制健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大力推行智慧化社会管理,真正实行社会治理网格化。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党建工作机构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做好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非法活动。

持续提升婚姻收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标准化服务,推进“互联网+婚姻服务”,加快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

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倡树简约适度的婚姻礼俗礼仪,促进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建设;依法依规办理收养登记,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服务。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健全四级救助服务网络,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优化主动发现、联合巡查、转介服务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快速响应机制。

第三节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

通过财政金融扶持、税收优惠、政府购买等方式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激励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等发展战略,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十二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四十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省委、上饶市委决策部署在德兴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为德兴市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第四十一章健全协同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工作的全过程,各党委(党组)必须切实肩负起对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责任,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本地区本单位政治生态建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负起监督责任,坚决履行好协助党委(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责。要牢牢把握政治监督根本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任务,聚焦强化思想武装、贯彻党章宪法、执行大政方针、遵守政治纪律、履行政治责任、行使公共权力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步调一致。要紧盯“关键少数”,以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为重点,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督促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和促进监督体系不断健全、更好运转。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科学精准监督执纪问责,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的制度的权威。要不断深化廉洁德兴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深化政治巡察,坚持发现问题和形成震慑不动摇,切实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要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健全派驻机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完善派驻机构内控制度和工作考评机制,推动派驻机构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要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动双重领导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要坚持系统思维,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实现“四项监督”一体推进、同向发力,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做实监督全覆盖、增强监督有效性。要努力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协调配合、成果共享,不断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四十二章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和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十三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强化责任落实

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着力构建规划与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本规划制定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对清单内工程项目实行审批核准备案程序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等。全市谋划“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包含十一大领域:工业、新基建、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交通、新型城镇化、能源、生态文明建设、农林水、社会事业和市域社会治理,计划总投资超千亿元。各部门必须遵守发展规划的强制性和约束性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乡镇,用预期性指标指导工作开展。加快建立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专项、区域、空间规划与本规划在主要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等方面协调一致,并注重向上衔接。各牵头单位要对照“十四五”专项、区域、空间规划工作计划,采取多渠道、多路径编制方式,确保计划落地落实。要优先实施好重点专项规划,加强对上街接。强化分解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要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以年度计划的执行和任务的完成来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市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执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专栏50 “十四五”专项、区域、空间规划工作计划

重点专项规划(16项)

牵头单位

1

“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市科技局

2

“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市工信局

3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市发改委

4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市农业农村局

5

“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市商务局

6

“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市交通运输局

7

“十四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

市发改委

8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

市发改委

9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市生态环境局

10

“十四五”财政金融发展规划

市财政局

11

“十四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市发改委

12

“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市卫健委

13

“十四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市中医药融发中心

14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市文广新旅局

15

“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市教体局

16

“十四五”法治德兴建设规划

市司法局

一般专项规划(17项)

1

“十四五”消费升级发展规划

市商务局

市文广新旅局

2

“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

市自然资源局

3

“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市商务局

市交通运输局

4

“十四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市工信局

5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市发改委

人行德兴支行

6

“十四五”水利事业发展规划

市水利局

7

“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

市林业局

8

“十四五”城镇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市住建局

9

“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市医保局

10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市民政局

11

“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市应急管理局

12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市民政局

13

“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

市自然资源局

14

“十四五”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市卫健委

15

“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市生态环境局

16

“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市气象局

17

“十四五”政务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市政务服务中心

区域规划(1项)

1

德兴市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

市发改委

空间规划(2项)

1

市国土空间规划

市自然资源局

2

“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市自然资源局

第二节实施跟踪监测

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特别要对重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战略重点实施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向市政府汇报,必要时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强化中期评估。市政府将于“十四五”中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主要评估重要目标的完成情况、战略重点的实施情况、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德兴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上饶市委重要精神和指示,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为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兴而不懈奋斗!

附件下载
  • 上篇:
  • 下篇:
联系我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